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7-9-4 05:34 编辑
《资治通鉴》中冀州的人及事【4】
中国佛教领袖释道安
《资治通鉴》第104卷《晋纪二十六》中载,“坚素信重视沙门道安”;382年11月,“坚与安同辇游于东苑”。 文中的“坚”,是指前秦皇帝苻坚(357~~385年在位);“道安”“安”,是指东晋时著名高僧、杰出翻译家释道安。
释道安(312----385),西晋长乐郡扶柳县人(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小寨乡扶柳村)。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原姓魏(一作卫),成名后自称释道安,简称道安。 他致力于佛教中国化,被誉为中国“佛教领袖”“东方圣人”,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开创者和奠基人”,被前秦苻坚皇帝尊称为“国师”。 他对我国佛教有“十大贡献”,是他统一了僧姓、完善制定了《佛法宪章》《僧尼轨范》;是他首先倡导“净土”信仰、创立六家七宗之首“本无宗”;是他撰写、翻译、注释了大量佛学著作,编纂了中国第一部《众经目录》,开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等等,创造了佛教中国化的多项第一。可谓功高盖世! 遍查群籍,纵观史料,千百年来,无论是过去,还是如今;无论是佛教界,还是他界、民间;无论是政界的帝王、文官武将,还是凡间豪族、官僚、百姓;无论是著名权威专家,还是四方学士,对释道安均予以极其尊重、敬仰、推崇,而高度评价。 前秦皇帝苻坚,思慕能够辅佐朝政的文武贤才,想把释道安请到长安辅佐自己。太元三年(378年),不惜派十万大军攻占襄阳,夺“请”道安。坚向诸将领颁诏曰:“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一人指释道安,半指凿齿,盖以脚疾偏废而戏称)。 苻坚把释道安请到长安后,下殿出迎,尊为“国师”,特别下令整修了长安五重寺,称为“国师寺”,请道安入住,以方便他在此弘扬佛法。 在长安,苻坚不但每有军国大事,皆咨询于安,与他同辇出游,还下令曰:“读书人凡有疑难问题,都要向道安请教。” 苻坚还曾经派人送给道安一尊外国金箔倚像,有7尺高,还有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1个。 晋孝武帝司马曜(373~~396年在位),曾经诏曰:“安法师器识伦通,风韵标朗,居道训俗,征绩兼著。岂直规济当今,方乃陶津来世。” 对于道安“俸给一如王公,物出所在。” 梁州刺史朱序说:“安法师道学之津梁,澄治之炉肆矣。”就是说,道安不但是一位佛教大师,他对陶冶社会风气,维持社会治安,都有极大的功劳。 释慧皎在《高僧传》中称赞他:“什(鸠摩罗什)远闻安(道安)风,谓是东方圣人,恒遥而礼之。” 隋天台智者大师赞曰:“佛图澄、道安、慧远(3人)三叶相承,若日月星之丽天也。” 唐代高僧释灵一禅师作诗《安公》,赞扬道安大师云:“弥天称圣哲”“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
已故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说:“佛教在中国的广大流行开始于四世纪,当时中国僧道界道安法师是一位重要人物。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佛教领袖。” 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汤用彤教授称:“盖安师于传教译径,于发明教理,于厘定佛规,于保存经典,均有甚大之功绩。而其译经之规模,及人材之培养,为后来罗什作准备,则事尤重要。是则晋时佛教之兴盛,奠定基础,实由道安。”“东晋之初,能使佛教有独立之建设,坚苦卓绝,真能发挥佛陀之精,而不全藉清淡之浮华者,实在弥天释道安。道安之在僧史,盖几可与特出高僧之数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方广昌称:“二千年来的中国佛教史上……能够真正成为中国佛教划时代的人物却为数不多,而道安却就是这样一个既‘名’且‘高’的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座高峰。”“道安用自己的一生,为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的将近四百年的历史作了一个总结,并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日本学者道端良秀在其著作中写道:“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与中国本土文化思想, 经过长期的互相碰撞、冲突及彼此相互吸收, 融合, 形成了不同于古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这是佛教为适应中国国情, 随机应化的结果, 这也是历代祖师大德为佛教事业, 呕心沥血献身的结果, 在这诸多大德中贡献最为突出, 堪称佛教中国化第一人者, 非道安大师莫属。” 释道安自12岁出家为僧至74岁圆寂,尤其是成年以后,半个世纪的时间,始终致力于佛教中国化。 他身边的弟子多达成百上千,还两次分徒,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传教领域。他曾经九次迁徙 ,和其弟子的足迹走遍了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湖北、 湖南、江苏、江西、安徽、陕西、四川、西北等大片土地,还派他的徒弟去西域求法,走到那里就把佛法传到那里。 他研究佛理,注释禅经,著书立说,建寺立塔,弘法不掇,使得佛教中国化,“分布于大江南北,传法于山乡城镇”。 他制定了中国佛教的若干个“第一”:第一个行香仪轨、第一个讲经仪轨、第一个忏法仪轨、第一个僧尼轨范、第一个佛法宪章,等等,“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释道安从379年进长安, 到385年逝世,7年中, 他对佛教的重要的贡献是,在帝王的有力支持下,组织译场,翻译佛经。 他通过佛经翻译实践,还创建了一些翻译方法、理论。这些新的方法、理论,以后直至如今在佛经翻译中都在运用。 释道安在学习钻研佛学和带徒诵经讲经的同时,尤其是后半生在长安时,撰写、翻译、注释了大量佛学著作,阐述自己的诸多新观点。他可谓著作等身:注释经书22卷;著述60余种,佚失40余种,现仍存20多种。仅载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五十五内,就有14篇序言;主持译经187卷,达百万言;作序上百篇;编辑了中国第一部《综理众经目录》,开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之先河。《综理众经目录》主要包括9类:“经论录”---著录有译者姓名的各种著作244部;“失译经录”---著录失去译者姓名的著作131部;“凉土异经录”---著录年代久远的著作92部;“疑经录”---著录可疑及伪经26部;“注经录”---著录佛经注疏作品19部;“诸天录”---著录三界诸天1部;“杂经志录”3部。共涉及599部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