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归来 于 2017-10-28 19:23 编辑
回顾教师生涯起点 春归来
忆难忘,那么多熟悉的景物和事,那么多的经历和苦痛,只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
——题记
回到了第二故乡八岔河村,最想探访的是八岔河学校,因为这里是我教师生涯的起点。1971年3月初,二十一岁的我,背着行李,从位于龙江县城以北的太平山村徒步三十多华里,走进这所位于龙江县城西北乡村的八岔河学校担任了民办教师。
2009年7月20日,到妻姐家的第二天,走出大门,向西走不远,再向北转,就可以看见八岔河学校。
学校坐北朝南,围墙四合,绿树掩映,校园西墙外,有一条连接南北屯的大道,大道西侧是一条小河。校园内是红瓦白墙的教室,里面堆着砂石和水泥,还有两台为筑路而搅拌水泥的机械,只是不见学生。据说由于撤乡并村,这里的学生都转到县城学校读书去了,所以八岔河学校已成了空壳。
这里留给了我太多的记忆,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悲伤。如今站在它面前,给我更多的感觉是亲切。是这里,让我学会了当老师;是这里,让我学会了坚强。看着这熟悉的环境,我想起了第一次走上讲台教音乐课时的兴奋;想起了第一次当班主任时的稚嫩;想起了带领五年级学生们在操场上玩耍时那种童心未泯的高兴劲儿;想起了被逼走去大队当会计,不久又被遣回这里;想起了在校园东南侧,带领七年级学生建养猪场的情景;想起了1976年期末整风运动中对我的残酷无情......。但是,无论想起了什么,心中只有高兴和感激,而没有怨恨,因为是这里培养了我,让我从小学教师成长为中学教师,进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里教育了我,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风霜雨雪;是这里给了我坚实的翅膀,使我从平原飞向高山,从农村飞到城镇,从黑龙江飞到内蒙古大兴安岭。这里是我人生的重要起点,我将永远铭记这块多情的土地!
校园西侧的小河与村路
小河中拉网的位置,当年是“鱼亮子”。所谓“鱼亮子”就是在这里修个堤坝,堤坝中间留出两三米宽的口子,口子下面放一张铁纱,鱼儿从上面漂流下来,就被“亮”在了铁纱上。当年我刚到八岔河学校工作时,一个人住在办公室里,每天自己做饭,早晨起来,走到“鱼亮子”边,就可以捡到十几条小鱼儿,那小鱼儿名叫“柳根儿”,拿回去在锅里煎一煎,就是一盘儿美味。
昔日的小杨树,如今的栋梁才。
我蹲在这儿回忆着。这河边儿是当年我做饭前常来淘米的地方。那时黑龙江农村人吃的米饭主要是玉米碴子(玉米去皮儿粉碎成的颗粒)和小米。在学校住时,做饭前,我总爱端着米盆到河边来淘米,每当把淘米水倒回河里时,就会引来一群小鱼儿觅食,看着成群结队的小鱼儿来抢食的样子,特别好玩,看着,看着,有时竟忘了回去做饭。 回忆是一种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