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荒生活过的人没有不知道采蘑菇的,那是一种真正的山野清趣。 每年秋风一起,下几场透雨,完达山的丛林中便开始东一堆、西一堆地萌生出各种各样的蘑菇。 那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造物主创造的精灵,是上天送给人类的美好的礼物。这时候,连队的职工便会选择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三五成群集伴到山里去。头一回上山,约了几位同学,怕迷路,不敢去大山里,只在附近的小山上转悠,结果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班长看我沮丧的样子,告诉我:“采蘑菇,哪有像你们这样的!这近处的小山上没有大的树,蘑菇少得很,即便有,也早被下手快的采走了,哪里还轮得到你们呀!赶明儿我带你们去,也可趁这个机会观赏一回山里的风光”。 连队地处完达山南麓,但真要进山还要走十几里路。仗着年轻气盛,加上好奇心强,不大功夫就到了山脚下。 班长告诉我们,先把裤脚和袖口扎紧,山里蚊子、小咬多,咬起人厉害得很。又关照,进到山里最容易迷路,大家要相互招唤着。最后又反复告诫大家,这大山里有熊瞎子,万一碰上了,千万不能慌张,更不能伤害它。一般情况下,熊瞎子不会主动伤人,但如果发现你对它有威胁,追赶你时,必须顺风跑,万万不可逆着风向。因为熊瞎子头顶和双耳旁的毛发很长,顺风时,那些毛发乱纷纷地会遮挡住视线,使它分不清方向。还有一招,就是把随身带的衣物不断扔在身后,吸引它的注意力,争取逃生的时间。 哇!班长的话把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大伙儿真没想到采蘑菇竟然还得冒这样的风险。 完达山的森林可真称得上原始的了,那些几人合抱粗的大树,摩肩接踵,参天蔽日,触目皆是。杨树、椴树,柞树、松树、核桃楸、白桦树、黄菠萝、水曲柳都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着。紧贴地面生长的灌木丛和野草野花把那山坡沟坎遮蔽得严严实实。其中还有不少的野果和中草药:山菇娘、山里红、山葡萄、蓝莓、黑加仑、黄芪、苦参、细辛、苍术、玉竹、麦冬、刺五加、五味子、野芍药到处都是,没准在哪里还会冒出一株野山参呢! 山林里鸟儿争鸣,松鼠趴在树枝上,瞪着乌溜溜的眼珠好奇地张望着我们,一有动静,立刻窜得无影无踪。谷底的流泉淙淙作响,伴和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动听极了!这时候是完达山最美丽,也是色彩最丰富的季节。早凋的树叶已经由绿转红再转黄了,而那些红松林却依然郁郁葱葱。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赤橙黄绿青蓝紫,满山满坡,铺天盖地,光影流动闪烁,色彩聚合变幻,仿佛打翻了画家的调色盆,又好似女娲补天的五彩玉浆倾泻在了人间。 那绿色的叶子变得凝重而沉甸,可依然让人觉得充满了勃勃生机;那红色的叶子晶莹剔透,滚动着闪亮的露珠,仿佛刚从生命的流泉中捞起;那黄色的叶子更是光灿夺目,好像披上了节日华丽的盛装。 以前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又读宋玉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眼前的一切却毫无那种凄凉肃杀的气氛,充满着热烈、喧闹、乐观和生气,那种景象真如绮罗一般诡奇美妙,更如云锦一般多姿多 彩。那是一种历经沧桑的成熟的美,是一种饱含丰收的喜悦的美。它难以言表,唯能静察,会让你顿时觉得这世界是如此缤纷,生命又是如此富有创造力。 当大自然一下子将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骇世惊俗的美色和摄魂动魄的魅力呈现在我们面前,记得当时我们都惊讶得叫了起来。 我紧跟班长钻进林子,果然,走不远就发现了一堆蘑菇。班长边采边对我说,这蘑菇都长在树的背阴潮湿处。椴蘑必定长在椴树上,又叫油蘑,你看它的表面是不是特别油亮?那些因腐朽而散落在山上的椴树干和椴树桩上最容易长这种蘑菇,有时找到一堆能装满一筐呢。椴蘑无论煎炒烹煮,或配上其它食材作料,都可制作出一盆盆花式各异的美味佳肴。 木耳是长在柞树上的,别的树上见不到,尤其是秋天的木耳质量上乘,这或许是万物都符合秋实冬藏的原理。至于榛蘑,只长在榛树林里,班长边讲边把我引到林子里。榛树的个子不高,仿佛灌木丛,在那密密的丛林中,零零散散地生长着许多细小的蘑菇,好像满天的星斗洒落人间, 熠熠生辉,光怪陆离。和椴蘑不同,在蘑菇家族里,它绝对属于“小家碧玉”型的,尖尖的伞盖,细细的菇柄,毫不张扬,贴地生长。由于个子小,有时候一片落叶就能把它遮盖得不见踪影。 班长说,你看,它的菇柄细细的,是不是像小鸡腿?所以又叫“鸡腿蘑”。北大荒的名菜“小鸡炖蘑菇”,就是用的这种蘑菇,味道鲜美得能把你的眉毛都掉下来呢! 忽然,班长惊喜地手指着一棵大树说:“你看,猴头菇!”,顿时我也看到了,在那大树的枝杈顶端,洁白如雪,有一个拳头那么大小。秋天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上面,五光十色,炫人眼眸。 班长很快爬上树,小心地摘下来。我捧在手里仔细地欣赏着:果然它像一个活灵活现的猴子头,那雪白的、细细的绒毛,摸上去既温馨又富有弹性。班长又指着对面的一棵大树说:“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呢。”原来这猴头菇都是成双成对的,在一棵树上发现一个,在对面树上必定还有一个,真是奇妙得很。很快,我们就采了满满一大堆的蘑菇。班长对我说,这山里蘑菇到处都是,今年采了,明年又会长出来。哪怕刚采完,过几天,下一场雨,那新蘑菇又会长出来了。可别看这蘑菇个儿小,但生命力却特别旺盛,只要有一点儿菌丝,它就能到处繁衍。 在这大山里,鸟儿会啄它,野兽会啃它,虫儿也会蛀它,每年秋天,上山采蘑菇的人,来了一茬又一茬,可它还是一茬接一茬地生长着,仿佛永远也采不完似的。 一年四季,风也吹它,雨也淋它,雷也震它,电也闪它,霜也打它,雪也压它。到了严冬季节,冰冻三尺,大雪封山,那河面上都能走人走车的,可它楞是用那娇小的身躯,抗击着这自然界的一切天灾人祸,年年岁岁把那生命的花朵开得如此的灿烂夺目! 你看,这完达山像不像个聚宝盆啊?不管是什么物种,只要一进去,都会繁衍滋生、绵绵不绝的。 空下来,我和班长开始了闲聊。原来,班长老家是在胶东半岛的荣成,那儿靠海,一向地少人多。六十年代初,那是共和国最难熬的时期,连吃粮都困难啊!听早辈的人说,那关东大地打从清朝年间到民国,就陆续从山东、河南、河北去了几千万的移民。而其中尤以山东移民为多,所以至今东北三省要数起祖辈关系来,十有八九都是山东籍的。在那么漫长的岁月里,这片肥沃得流油的黑土地,不知接纳、养活、哺育、繁衍了多少代的中国人。 班长说:“初来那阵子,比现在要艰苦多了,睡的是马架子、帐篷、草房。虽然连队大部分都是转业官兵,甚至一个连全是尉级军官,但还是人手不够。大规模的开荒建设,需要大批的人力、物力,因此全国各地参加北大荒建设的人海了去了。 在北大荒的早期开发史中,像班长这样的人可谓到处皆是。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从事过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经历,但不论把他们放在哪里,他们都以超强的生存能力在这片黑土地上不断地创造出奇迹,他们是北大荒的拓荒牛。 转眼间,离开北大荒已经三十多年了,我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华大地,但我却依然对那片黑土地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枇杷熟了,太湖边的东山岛,满树金果累累,那娇贵的色彩有如玉中的精品田黄,真让人要陶醉于那一片迷人的色彩和芬芳中! 绿肥红瘦季节,盛产杨梅的慈溪,满山是绯红的轻云,飘拂在那如翡翠般晶莹透亮的青枝绿叶中,实在挡不住那种情调和美味的诱惑,每个人都弄得满手满嘴淋漓不堪。 早春,到过峨眉山,那是采摘春茶的季节,看云聚云散,雾起雾落,倾刻间便有“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五月的天目山,漫山的茶林竹海恰如天际飘落的万斛绿云。 尽兴之余,我却茫然若失,在我的记忆深处却分明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向我召唤,它来自遥远的北方边陲,来自完达山的密林深处。忘不了在那密密的原始森林中采摘蘑菇的山野清趣;忘不了和班长对坐在树桩上的促膝长谈;更忘不了完达山那令人如痴如醉的迷人的秋色。 完达山,她淡扫娥眉,不施粉黛,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却可惜它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