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知识青年,69年来到五十团,成为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下乡十年没干过惊天动地的事,但有一件事却永生难忘。
七五年秋,八九月的一天下午,我们12连机务排正在连队的烘炉房检修收割机,保养机车、准备秋收。突然连部方向传来一阵阵急促刺耳的“铛、铛、铛”的敲钢轨声,并夹杂着惊恐万分地呼喊声:“着火啦!着火啦!……”烘炉房离连部并不远,只隔着一个场院,突发事件容不得大家丝毫的犹豫,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撒腿往连部奔跑。场院围墙有近一人高,也不知哪来的力量,一个个奋身翻越围墙,向着着火地点飞跑。
连部是新建的联排房,有200多平方米,中间砌了一堵墙,东边是连部,西边是连队小礼堂。火是从西边礼堂着起来的,我们赶到时,浓烟已经笼罩着礼堂和连部,并迅速地蔓延。看到这一切我们都惊呆了,殊不知前一天晚上由营部的嘎斯车送来2吨左右民用的硝铵炸药,当天应该分送到二营各连队,因为天太黑了,再送到别的连队来不及了,暂时全部卸在我连,就卸在连部里面东墙角下,准备第二天由各连自己来车拉。如果火势一旦蔓延,引爆炸药,后果不堪设想,后排的女生宿舍、食堂,前排的家属房顷刻间都会燃烧,整个连队都要毁于一旦……
正在地里巡视的12连连长董连长气喘嘘嘘地赶到了,他是经验丰富的老连长,看到此危急情况,顿时吓得脸色发白,他深知炸药引爆以后的严重后果,但是冒死抢炸药更危险。作为一连之长,他的第一反映是以生命为重,房子宁可不要,知青一个都不能伤着;宁可爆炸,也要保护人的安全。董连长号称董大白唬,外表粗犷,内心细腻,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格外照顾知青,与知青有着兄弟般的感情,他声嘶力竭地恳求大家赶快疏散、撤退,顷刻间嗓子就沙哑了。
此时此刻谁都知道疏散是最安全的,但炸药爆炸即将带来的连锁破坏力不可想象,2吨炸药就是无声的命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抢出炸药!但是南边浓烟弥漫无法接近,我们自发地直奔北面窗户,用铁镐打开窗户,刹那间浓烟冲了出来,火借风势,往北窗袭来,毫无救火常识的我们考虑不了许多,马青林第一个跳进去,我紧接着也跳进浓烟里,脚刚落地,直觉得“嗡”的一声,顷刻间呼吸困难,窒息的感觉使我站立不稳,险些跌倒在地;眼睛被浓烟呛得睁不开,我屏住气,凭着本能,手摸着墙,判断炸药的方位。炸药是用纸箱包裹着的,每箱约有四、五十斤重,堆满在连部的东墙下,当手触摸到炸药的一瞬间,激动、兴奋、恐惧交织在一起,捧起一箱炸药按原路返回窗户,将炸药掷送出去,自己也跳了出来,大口喘着气。
与死神相遇后,脑子里一片空白,楞楞地看着浓烟,竟再也没有勇气再跳进去……
“烟散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所谓浓烟散尽是火头,只见火舌沿着墙壁和房顶从礼堂蔓延到连部。喊声惊醒了我,“冲!”这是与烈火博弈的关键时刻,我和战友们赶在火焰往前蔓延的最后一刻,一个个奋力跳进去。情急之下在食堂的上海知青陈毓生机智地打开前门,烟雾立马上抬,我们抱着炸药箱弯下腰鱼贯地从前门出去,而后再从北窗跳入,穿梭着将炸药箱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搬完最后一箱炸药的一瞬间,屋顶的火焰借着风势迅猛地燃烧,并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随即“轰”的一声,整个屋顶轰然倒塌,即刻被大火吞噬了。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奋力灭火,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倒塌的屋顶,支离破碎的窗户,百孔千疮的连部,凄凉地耸立在原地,上方还飘散着缕缕白烟,仿佛在哭诉……但,女生宿舍、食堂,还有前排的家属房保住了。全连参与救火的人,疲惫不堪,狼狈不堪,但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董连长双眼通红,热泪盈眶,嘶哑地喃喃地念叨着:“好险,好险!谢谢,谢谢!”马上命令食堂杀头猪,犒劳勇敢的知青们。
着火的原因马上找到了,是一名上海女知青烧炕炕灰倒在礼堂墙角的苫布上,没注意炕灰里还有火星。当时那幢房子还没有全部完工,房子的天棚是用未清理清的高粱秸铺就的,干枯的高粱叶子垂下来,未燃尽的炕灰被风吹起来引燃了枯叶,火是从西面堆炕灰的屋子里开始烧起来的。如果多看一眼,多走一步,这场火灾完全可以避免。如果稍有安全常识,炸药就不能放在人群密集区。知青下乡,单纯无知,缺乏生活经验,北方气候干燥,大风凌厉,又常与火炕、火炉打交道,因此火灾屡有发生,期间又有多少年轻的生命无辜地被烈火吞噬?
在北京观看《北大荒知青之歌》,第四场刻画了虎林14名知青英勇救火献身的事迹,对这些原本鲜活而亮丽的生命瞬间逝去,令我们扼腕痛息,但他们的英勇献身仅被当作事故处理,真是一个悲剧。救火也是一门科学,顶风、逆风有很多说道,不是单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冲上去就能灭火。68年在四师39团的一场荒草甸子火灾中,领导盲目地号召大家“明知火伤人,偏向火海冲”,结果该团救火伤亡上百人,活活烧死48人,成为惊动中南海的“四.一八事件”。如果那时能注重救火常识的教育,在舍身救火的同时采取自我保护,就能减少许多无谓的牺牲;如果当时能有一点点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醒青年们对人的尊严、生命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赤手空拳的知青就不会用宝贵的生命去无谓地抵挡灾难。不切实际的极左思潮伤及无辜,贻害无穷。革命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但前提是要有科学的态度。
回想救火前后,心中还是有些后怕,如果怀中的炸药引爆,早就与连部同归于尽。人还是怕死的,与死神相遇以后也曾胆怯、退缩。但人本善良,良心、良知告诉你别无选择——当危难临头,出于本能地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每一名知青都会这么做。那次参与救火抢险、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还有许多战友,遗憾年代已久,不能一一对号了。经陈毓生提醒回忆,还有北京知青关健宇、潘玉泉等都参加了。
知青的无愧青春、悲壮人生将被历史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