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7-5-5 10:43 编辑
做秧田 做秧田,在“工分制”年代,是每到春耕生产开始,一项必不缺的农活。农言:“小满种田家吧家,芒种种田普天下。” “种田”是宜兴方言,也就是莳秧或插秧。然而,秧栽插一个月前,应把稻预先播种在另块秧田里,待秧苗满月后即可移栽——种田。 山里人的水田,不象圩乡平坦,大多是梯田。秧田必须选择平整、朝阳、灌溉水源方便等优势。我老家屋后有块田正合式,面积一亩三分,年年作为秧田来布茬。记忆中,秧田在隔年9~10月,稻还没收割前,播种红花草作为来年秧田的第一次基肥使用。
做秧田:要经过锄垄、铲埂、做埂、做垄、等步骤才能播种,山里人讲“下秧”。下面逐步简叙: 每条垄约1米20宽,用扁齿铁耙锄完一耙垄宽土,割一路红花草,压在锄翻的沟底内,再锄一耙垄宽土盖住红花草,以此锄法直至每垄完成。这就是锄垄,宜兴方言锄秧田。垄的长度根据田块长短而定。整过面积的秧田锄好后,经一周时间的日晒风化,之间还得每亩泼散50担左右(粪桶装) 人粪,作为二次基肥。 然后,秧田用铁跷或板锄,把田埂四周的杂草铲除,这道工序就叫铲埂,铲埂时,应把每一铁跷的杂草抛至离埂1米50左右,便于做埂土无杂草。(田块上埂不必)铲埂、做埂不仅仅是秧田,包括莳秧田块都应这样做,以防水田漏水变干田。 山田都是下埂漏水,做埂,只需将田块下埂做至。之前,把田埂底部泥土拥堆约50公,这叫搭埂脚。这样,秧田再上水养护2至3天,就可做埂。做埂是一行很辛苦的技术活,不然的话,埂会漏水。传统的做埂,有一种专用农具——搭埂铁耙。传说:这耙,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上高老庄招亲为庄上农户发明,故尔这耙,也成了猪八戒,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战妖的武器。 当年,全生产小队就我家有这农具,但凡需用者,来我家拿就是,可惜后来找不到是谁拿的,之今下落不明。不然村史博物馆将会有它光彩。况且,导致后来我只能用板锄代替搭埂。然尔,板锄搭埂稍不当心,往往会溅水身上。不过也有一点好处,它可直接刮平埂面,而用搭埂铁耙,将埂脚泥搭上埂,还得用板锄用力刮平。 做垄,是秧田的主要步骤,也是关键农活,之前,秧田每条垄面上见水即可,以“水平”线为准。这样,再用扁齿铁耙将凸岀“水平”线的泥土拉向低处,直至整块秧田处于“水平”线。接下来就用乌头,(一种耘稻清除杂草的工具)推拉垄面泥土成浆糊状。接下来,将预先樵来野生的,用用铡刀铡成寸把长的白花草,毎条垄面上散一层。然后,农夫两脚站在两只脚篮里,两手各拎一篮柄左右“踏脚踏”。 这样,就把白花草糊在泥土里,作为秧田第三次基肥。最后,用一根“丅”字形木制工具“浪淌”,把垄面淌平即可均匀播散稻种。播种后,用草木灰盖住种子,一切秧田大功告成。
如今,再也不用做秧田,进入了农业机械化耕作,直播种田的时代。从而,千百年来农民结束了莳秧辰光,“面朝黄泥背朝天”的腰酸腿痛岁月。不过,也有不利的一面,种田化肥浇浇,农药飘飘,绿色肥料没人要。可又有谁料到,大米饭没以前香味可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