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永根 于 2017-4-13 23:52 编辑
天坛网谈
1959年10月14日,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天坛一游。 仅仅有两年没去,天坛已经大变样。 我是喜爱天坛的,那里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目不暇接的奇花异草,而且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极好去处。 天坛的装扮很是新颖别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在天坛的神路上,人群来往穿梭着。 然而,令人尴尬和沮丧的事竟然发生了。原来,买票进了天坛公园,并看不到天坛!谁想看,需要重新再掏钱买票。门票15元,看天坛的票是20元。 当一切都钟情商业化之后,已经很难找到公益事业的绿地了,一切都得凭钱说话。难怪早些时候医院化验血常规时,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都是分别计价的。 人有人的法,鸟有鸟的道。看不见天坛,又不愿重复买票,我只好在路边拍几张照片,而后悻悻地离开。离开的不仅有我,还有中外不少游客。 按正理,公园作为公益事业,理应免费向游人开放;如果实在需要以园养园,最好不要重复收费,收门票不该再收里面景点的票;收里面的,应该不收门票才是。 还有,中国人外国人同是游人,票价也没有理由区别对待。尽管外国人挣钱多,可毕竟是在同一游览地,不能像坐火车那样去区分硬座、硬卧和软卧。天坛邻近出口那个电子导游,就是明码实价:中国人10元,外国人40元。看来,外国人的身价比中国人高了四倍! 现在,每年都有几次长假;每次长假都有大批人出游;每次出游都要参观若干景点。如果所有景区的内外门票始终居高不下,花样百出,各地的名胜古迹园林景色,恐怕只能是有钱人的玩乐与休闲场所了。 这一点,好像应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一个小小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