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杂志“长寿探秘”刊登 我校沪剧班班长周玉英的事迹 中国老年学学会长寿研究委员会会刊“长寿探秘”, 2017年第三期,在第21页的“醉爱夕阳”栏目,刊登了溧阳市老年大学沪剧班班长周玉英的优秀事迹。 文章主标题:钟情表演十六年 播散欢乐六百场 副标题为:记周玉英和她的绿苑文艺演出队 全文摘录如下: 溧阳市燕山南苑社区有一支文艺演出队,队员们平均年龄61岁。演出队的大妈们一个个活泼开朗、乐观向上,16年来,他们举行的六百多场文艺演出,把欢歌笑语带给社区居民、乡村百姓、武警战士和敬老院的老人。这个文艺队叫“绿苑文艺演出队”。 今年68岁的周玉英,是绿苑文艺演出队的队长。她原来是搞企业管理的,退休以后,无所事事,很是寂寞。1998年,经老朋友介绍,她报名进了市老年大学。多年来,她先后在保健、戏曲、健身舞、法律与生活、戏剧表演班学习,生活很充实,感觉很开心。 为了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2000年,喜欢戏曲的周玉英,利用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所在的燕山南苑社区,组织创办了“绿苑文艺演出队”。开头几年,她把活动场所设在自己的家里,每周二是演出队固定的活动日,届时周玉英家里可热闹了。老姐妹们聚在一起,创作节目,排戏、练舞,忙得不亦乐乎。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以戏曲为主,歌舞、说唱为辅。因为戏剧是当代老人们早时的深刻记忆,这种文化形式深深地埋入了当年年轻人的脑海中。所以周玉英就带领大家赶排锡剧“双推磨”、越剧“碧玉簪”、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传统戏剧的经典唱段。在社区和敬老院演出时,见到了熟悉的戏剧人物,听到了久违的经典唱段,台下的观众看得非常入迷。 演出队一路走来,周玉英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在受到上级表彰时,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谢大家的支持。她说的是真心话。演出队成立之初,市老年大学戏曲班的老师就参与进来了。王宝庆老师是艺术指导,还负责拉琴,水建群老师既是编剧、导演,更是演员,下乡演出,两位老师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舞蹈老师陆筱琴也是演出队的大忙人,编舞、指导一丝不苟,演出时她身先士卒,为大家作出表率。戏曲班的陈逸华、黎阿华两位班长也和队员们一道学戏、排练。在老师、班长的带领导下,演出队的姐妹们浑身是劲。不管是双休日、节假日,无论是刮风、下雨,只要有演出任务,大家一个个全力以赴,精神抖擞。演出时,歌声、腰鼓声、戏曲声,声声入耳;戏曲、小品、说唱,轮番上阵。真的是台上、演出很精彩;台下、看得很开心。 在城区或到附近乡村演出,队员们总是很早在家吃了晚饭,分别从市区各个小区乘公交车、打的、骑电瓶车或家属汽车接送,提前来到指定演出的地方化妆,从不误场。在演出中,演员们不论舞台大小,观众多少,每个队员总是那么认真专注地表演;有的队员节目多,来不及换妆,有空闲的队员就主动帮忙,包头的、换鞋的,拿衣的,大家一齐动手,保证演出顺利进行。有时一些单位还会给些赞助费,演出队全部用来购买音箱、灯具、服装、道具等演出必需的设备。现在队里有演出服装一百多套,节目数量超过了一百个。 绿苑文艺演出队成立以来,多次受到市、镇的表彰和奖励。今年以来,绿苑文艺队已经演出了42场。除了在溧城镇的有关社区、乡村敬老院演出外,她们还走进清安、新昌、南渡、社渚、平桥、上黄等地,送戏下乡,传递快乐。16年来,演出队六百多场的演出,在为观众传递快乐的同时,也见证者新时代老年人的多彩生活和精神风貌。 16年文艺演出队的经历,600多场的爱心演出,周玉英和她的队友们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她们不再满足于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享受者,而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发自身智慧潜力、实现更高人生价值,充分展现了当代老人的风采。 随文刊登戏曲班学员在商场演出的照片一张。 撰稿: 陈廷芳 摄影: 狄阿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