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山麓新田房 新田房自然村在解放前,这里原本是,龙池山澄光禅寺的田房。“田房” 顾名思义田野之房。供农夫劳作休息、堆放农具及收割作物临时仓库。龙池山的田房有新老两处。遗憾的是、如今两处田房早已不复存在。 这个小小自然村的形成、自公元一九六一年起至现在只有五十多年历史。而且是个与众不同的方式形成体。 据人民网一一人类历史的探讨(14)解析;而我国自然村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家庭扩大成为部落的家庭、或通过家庭之间互相通婚而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家庭发展成家族,家族发展成村落、这个村落就是自然村。家族的族长就是自然村的村长。 新田房的位址向南,约百米不足处、日本帝国主义未占领我宜兴至前、这里曾有500多亩的千年原始森林。双人合抱的松树在短短几个月内被“鬼子”掠夺而尽。而随着大自然的规律,20多年后它的“子子孙孙”——马尾松又茁地而起。从田房门口一条千年黄石古道,两侧各有一条土埂。埂上粗壮挺拔的杉木,沿道自下而上窜越松林、通向龙池山澄光禅寺。古道在田房门口是起点,衔接着一条青石板路直至9公里、苏浙皖三省交界的金张渚。这条路已无法计算当年,山民肩挑车推山货、和朝山进香善男信女的数量。 再有龙池山有二支山水源头,一支从寺院后墙外,另一支化僧窑、分别从山腹中来到火石岗之下汇合在一条山涧、涧水沿着青石板路流向金张渚大河。 解放前,这里仅有一户姓王、排行老五人称王老五、就住田房大门前、古道的西则涧沟边沿、但解放那年就搬迁苏北村去了。五一年,原龙池乡乡长、夏大行由于文盲、难已胜任被组织劝退、按排龙池山担任护林员。为便于护林在火石岗下,涧西砌了两间土墙瓦屋。再后来山上寺院僧人被逼还俗、末代方丈释戒舫俗名黄解放、来这火石岗之下,涧东50米成家落户、同样砌了三间土墙瓦屋。然而行政体制合作化时,他俩的户口、都在离这往西1公里多的丁墅生产队。 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在这里办起千亩林场。林地面积自然包括龙池山以及山麓所有松林地带。与此同时,丁张公路初建不久。林场就在公路向南,百米左右松林里、砌了五间土墙茅柴屋、作为场部办公室和远路职工的宿舍。然而由于大跃进的浮夸风,六一年,林场以失败而告终。为管理这里的50多亩水陆旱地,上级指示,龙池大队党支部决定,从全大队8个生产队小队中,各抽调1户来这里成立一个生产小队 。 就这样,一个8户31口人的自然村由此形成。他们除夏黄2户是老住户外,另有3户、岀资住原林场遗留下来的房舍。其余的都是相互盘工,筹建而成的土墙茅柴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如今这里也叫村民小组、已有22户81个人口。家家住楼房,其中有6户还在城镇买了住宅楼。 特别是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开启以来,给这个小小自然村、更加增添了蓬勃生机。如今,全村有一半以上户头,在这开办农家乐、烧烤店。偶尔每我碰到熟人,差不多都是同一口气:“这下好了,你们新田房,是龙池旅游景区、好在家门口挣钱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