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7-2-27 13:52 编辑
一只七十五年的竹制碗橱 家有一只竹制碗橱,可以说它经过三代人的长期使用、到现在为止已有75年。每当回山里老家,看到它总让人感慨万千。 儿时我家原住陈家浜,距离现在的龙池山麓新田房、往北约3公里。在记忆中,住址有陈家浜、黄家山、白果树、新田房四处、先后十五年中搬迁8次。老娘老话;“一年搬家3年穷,3年搬家一世穷”。又有讲;“上场搬到下场,花费三天饭粮”。儿时还不明白这话的真正涵义,现在看来搬家总得要花费,一定的人财物力。难惯小时,我家是全大队出了名的困难户之一。 别的就不去多说,单说自六一年从白果树搬来新田房,先是借住吴善春家二年、后来父亲砌了三间茅柴屋。但在我手里又将茅屋换瓦屋、再又拆瓦屋砌楼屋。两次翻房都没舍得抛弃这只“老古董” 九0年,梦寐以求多年、住楼房的梦想总算成真。住上新楼房,家里从客厅到卧室、厨房的主要家俱、自然要“改革”一番。因此也就添制了木制绿纱橱。然而这竹碗橱,虽右侧处的几根篾条已被老鼠咬了个洞,但仍是舍不得废弃它、宁可自己将其修补修补、另作用处。不过它的四只脚,在我百般无奈中、将其截去一段。原因是按置楼道口下高度碍事。 砌瓦屋那年,我25岁刚结婚不久、而早年父亲因绝症撒手人寰、母亲又患胃癌正处生命旦夕之中。话说到这份上,如今总感一生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遗憾万分。生前他们总叙述自己的故事,我也常听不厌。 父亲3岁那年,爷爷就去世。从小帮人家放牛直至19岁,来陈家浜村外公门上招亲。“招亲”用现代话就是倒插门。土改时入党,入党后积极工作。担任行政几基层干部,服从组织按排。就因这个原因,几次率全家搬迀。 父亲一生对党的亊业忠心耿耻,鞠躬尽瘁。46岁那年,公元1965年11月22日、因患食道癌而去见他的“祖师”——马克思。五年后母亲同样46岁,也就是前文讲到我砌瓦屋结婚那年、农历腊月二十七离开了我们。父母双亲相濡以沫未一生,未能走岀困境享受儿女之福。46岁这个年龄、对现在来说正当风华正茂、每当此话题谁不如是说。 拆屋时为解决一家,母子五个临时住宿、征得当年茶埸领导同意、一家借住茶场十间头一个月。也就是现在的龙池山自行车公园、龙池服务部房基处。距离我家300米左右。 去茶场临行前,母亲再三对我强调:“拆屋时千万小心,别弄坏碗橱、因为它还是你外公手里剩下来的、比你还大3岁”。倾刻,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母亲、在以往多次搬家特别爱护这“传家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