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7-2-21 07:24 编辑
记一张老照片引发的故事 公元2017年2月17日晚饭后,我正在家泡脚。办公台上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由于不能脱身、急叫老伴把手机递过来。原来是卢公祠的朱再平老师,要我把三十年前的那张老照片发给他,说是宜兴报社收藏版的张编辑要采用他的《一张老照片》散文稿。 那么我的老照片,报社怎会去问朱再平老师呢?请各位网友接着往下看。原来五年前我去卢公祠,在闲聊中谈到我有张珍藏了,三十年的宜兴广播站通讯员培训合影。儿子帮将其发帖论坛《阳羡之约》版。目的是利用这个平台,想寻找当年老友。照片上的3排27个人,他们个个是文人雅士、就我是个阿木林。 说来渐愧,我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能与他们合影真是我的福份。其实当初投稿宜兴报社广播站,用稿率几乎是百分之零点几。即便是有稿件被釆用,凭不是我文章写得好、也许是题材选对了。且说,在很大程度上,难为了编辑。因我的原稿肯定会是错别字、病句连篇。 那时候只要从宜兴报或广播里,看到或听到有我写的新闻。心里那种无比快乐感,即便那天最累最生气、会一下子云消雾散。这种感受、只有过来人才最清楚。正因有了这一“兴奋剂”,才持有业余爱好的一股热情。才有缘在广播站参加那次,通讯员培训会相聚合影。那时候广播站地址在蛟桥南端东则,即现在的华地停车场。报社地址在解放东路原中医院东侧。 2012年,我刚起步学电脑,论坛发帖还不熟练、更不会上传照片。在那年3月的一天,儿子帮我把这张题为《寻找当年老友》老照片、发在论坛阳羡之约版块、本意想通过这个平台,寻找当年的那些有缘人。老照片上的人只记得,二排左四是钱信忠西渚珠潭人。二排左五是王编辑,二排左六徐伯初记者太华人。(后来才知道他姓徐,上网前误记姓张) 还有一位姓冯的女通讯员。其余的都不记得了。 当那帖子发岀去,居然引来了很多网友跟帖围观,特别是网友断云依水、为我提供了很多由关文人的信息。是流畅告知冯女士是现宜兴报社副总编。是琴台书生告许了我高塍的蒋伟。让我更为兴奋无比的是通过网上消息、见到了同乡张渚镇的潘锋老师。还有很多热心的网友如大渔、民主之风、氿滨柳等等其余恕我不一 一列注。 也就是在五年前,我通过潘锋老师的介绍、才认识朱老师的。一天去卢公祠,让人第一印象是他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且很健谈、是个有菩萨心肠的大好人。故而,把我是怎样爱好文字写作而又具有“三分钟热度”的根由细底,以及我父亲是如何带着全家、从原址陈家浜搬迁、来现住龙池山麓新田房的,前因后果在他面前全盘托岀。就这样朱老师,把我的那些“陈芝麻烂谷”亊经他一岀手,却变成一朵芬芳馥郁的八月桂花———卢祠闲话之十六(他的卢祠闲话系列篇)《一张老照片》搁置在论坛阳羡文学版。同时他又将其文稿投于宜兴日报、但直未见报。也不知是何缘起宜兴报社收藏版,最近又会提起这张老照片,这才有本文开头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