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东庙村 溧阳市老年大学 陈廷芳 老家东庙,村子很小,公社化时,前马有十三个大队,东庙大队最小,仅有三个生产队。撤乡并村后,小小东庙村就并入了大大的前马村。 东庙村,村南有路直通前马。小村其余三面是水,村东的一座木桥,连通余桥、别桥。环村的河道上有三个河埠头,每个生产队一个,村民们淘米、洗菜,运肥、送粮,嫁女儿、娶媳妇,都在这三个河埠头上。村民们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从河埠头开始的。每天清晨,男人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河埠头往家里跳水,挑满水缸,供全家一天的饮用。从村里通往河埠头的那三条弯弯的石板路,在晨光的映照下,总是清清悠悠而又水淋淋的,充满着诗情画意。 除了河水环村,在我小时候,东庙村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古木参天,好似蓬盖。树木环村,连成一片,成为小村的天然屏障。由于树木葱茏,引来了各色鸟类,在树上架窝成家,繁衍生息。很多树上,都有一两个鸟窝,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爬上树梢掏取鸟蛋的一个乐趣。 东庙村的中央,从南到北有一条石板路,这是村民们的主要通道。小时候我从这石板路上走时,总是看见老者走中间石板,青年人走两旁,在没有老年人同行的巷道中,青年人也保持着走两边的习惯。老村长曾对我说,多少年来,东庙人都保持着让老者走中间的风俗,以方便两旁搀扶。 东庙村祖训规定:“子孙教育宜严,必以读书为先。”小时候我家孩子多,很穷困,但最苦最难,父母还是把我们兄弟几个送进学校读书,我和村上的那些小伙伴能先后考上大学,就得益于东庙村历来看重的家训。记忆中,孩提之时父母让我们由着性子啼哭、欢闹,稍大一点就教导我们要“守规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食不言,寝不语……日复一日,我们在各自的家风中浸染心灵,润己无声,学着体谅父母,学着有所担当。春节之际,万家灯火映照着吉祥如意,东庙村的每户人家,家中最年长的老人自然得到最尊贵的礼遇,坐上席,享上礼;清明时节,踏青扫墓,向先人寄出久久的追思;重阳时节,独在异乡,自感每逢佳节倍思亲……东庙人就是这样,用家风、家训、家教,潜移默化地调养着村民们的性格和品行,让大家都拥有割舍不掉的亲情真情。 小小东庙村,和神州大地上无数的古村老街一样,犹如一个个很小的细胞,支撑起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兴旺。神州大地上那些闪烁的精神财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绵延不绝,愈加夺目,诉说着沧桑的故事,传承着乡愁的古今,滋养着当今的你我,倍添前行的正能量。 2017年2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