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事】之七 补丁衣照片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穿着补丁裤子的照片,如图。
这张照片是作者1968年拍摄的。当时,我中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利用业余时间当通讯报道员,到冀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城里参加宣传工作会议时,在冀县照相馆拍照了这张照片。照片上,左裤腿膝盖处,有一块很明显的补丁。 看到这张照片,不由想起当年很困难的衣着。困难生活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好转。 当年穿衣,人们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没有补丁的衣服是很少的。 20世纪60年代前,农民大都穿自己织的土布做的衣服,且大部分有补丁。鞋也是穿家人做的。 70年代初到1978年,土布衣渐少,“洋布”衣多起来,布料也逐渐有了哔叽、的确良、尼龙,等等,但当时人们因经济条件所限,在衣着上仍然是“有穿的就算”,并不能有“好”的追求。 当时,衣服大都是买了衣料,让家人或请裁缝做,成衣基本没有,更别说什麽牌子了。 当时,衣着颜色主要是黑、白、灰、蓝、军绿或白色加红、蓝条格。 当时,人们基本上是一年两身衣服---夏(天)单(衣)和冬(天)棉(衣),春、秋凑合。且一件衣服一穿就是五六年。 有的人另有一身较好的衣服,只有过年过节、出门、赴别人婚礼等时,才舍得穿。有的人自己没有身像样的衣服,若去相对象或参加别人的婚礼,得找人借。有件新衣服,是当时儿童、青年人的热切盼望。 对比当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