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井“汲古泉”—溧阳市老年大学 陈廷芳 溧阳市埭头中学校园里有一口小井,有石板路通向那口清亮的小井边。小井不很大,只一米见方;小井不很美,井口满是伤痕。然而井水很清,清得像块明镜;井水很甜,甜得像加了些蜜。 埭头中学校址原先是溧阳史氏的宗祠,俗称“侯庙”。侯庙始建于东汉安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建庙后,为解决祠内管事人等的生活用水,凿井一口。殊不知这一凿,竟凿出一口溧阳五大名井之一的古井来。 小井地处侯庙中部,歇轿殿的东侧,并且一直深至地下沙滤层。井水大雨不溢、大旱不枯、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直接饮用,甘醇爽口,生津止渴。传说喝了这井水,炎夏人不生痱子,所以每年夏季,附近的村民都来井中去水,水井因此声名远扬。 紧挨侯庙的埭西村,村民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从井边开始的。每天清晨,男人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侯庙挑一担井水回来,供全家一天的饮用。所以庙门前的那条石径在晨光的映照下,总是清清悠悠而又水淋淋的。天亮以后,盆、瓢、杯、桶全来了。面对或生或熟的取水者,小井并不分辨;经受或轻或重的撞击,小井也无怨言。她尽力让所有有求于她的人,都心满意足地离去。岁月的流逝没有改变她的固有本性,风雨的冲刷没有磨灭她永恒的追求。 小井开始人称“侯庙井”,直到有一天,侯庙里来了位大人物,这小井才有了个响亮的名字。那天,大清官海瑞大人来侯庙拜谒史氏先祖史崇,并饶有兴趣地在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传经讲学的“海岳堂”内小憩,吟诗论道之际,祠里管事为海大人送上茶水,海大人闻香品茗,感觉祠内茶水味道特佳,连声称奇。庙内管事灵机一动,请海大人为小井起名。海大人欣然应允说,古人凿井,功德无量,后人饮水,当思其源。于是给小井取名“汲古泉”。从此以后,这“汲古泉”的美名就四处传扬开来,并一直流传至今。这段优美的传说溧阳县志上也有记载。 三十年代初,地方政府在侯庙旧址上办起了学堂。几十年来,学校师生的生活用水,一直靠“汲古泉”提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古井泉水的滋润,埭头中学人才辈出,成为了育人摇篮。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学校接上了天目湖的自来水,小井才悄然推出历史舞台。 一日,不知谁在她的上沿安放了几盆鲜花,真是“井”上添花。多少年来,附近村里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从她身上得到了满足,学校的一届届学子在她的滋润下,成了家、创了业,有的还显了姓、扬了名,他们是否还记得她?她并没有计较,也不计较,依旧一如既往…… 现在,小井“汲古泉”和“进士松”、“灵雨坊”、“圣皇亭”、“海岳堂”一样,成了学校的人文景观,静候着附近的村民、远方的游客、回校聚会师生的光临。小小“汲古泉”,悠悠思古情,站在小井旁,使人倍感亲切;抚摸石井栏,让人思绪万千。“汲古泉”,真的很美。 附校园小井“汲古泉”两张,摄影;杨建华、胡盘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