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6-6-17 05:35 编辑
传说中的名人与冀州
传说,在古老的时候,一些名人,与河北冀州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帝”之冀州人 我国最早的帝王,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其中的“五帝”时期,在约公元前30世纪---前21世纪初,距今4000多年前。 “五帝”,一般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中国在夏朝以前 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是中华古代杰出首领的代表。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五帝”中的舜,是冀州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在《史记》首篇《五帝本纪第一》中,十分明确地写到:“舜,冀州之人也。”
关于舜帝的出生地,历代有多种记载,多种解说。有今山东诸城市说、今河南说、今山西永济说,等。那么,为什么说“舜,冀州之人也”呢?笔者看书、查资料、分析,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舜帝一说生于今山东“姚墟”,本为“姚姓”,因后居妫汭而得“妫姓”,故舜的籍贯也被认为是在山西永济。二是,山西省永济,那时,本属冀州。古冀州,较比现在的河北省冀州市,范围大得很多。《尔雅•释地篇》云:“两河间曰冀”。所谓“两河间”,指的是清河(古济水)和西河(黄河)之间的地带。《周礼•职方》云:“河内曰冀州”。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部》中说:“冀,北方州也”“北方名冀,而因其以名其州也”。在《异声玉篇》中也说:“冀,北方州也,故从北”。指我国北方较大区域。《辞海》、《辞源》注明:古时,冀州的疆域,“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山东西北和河北东南部地区、辽宁西部”。《书集传》云:冀位“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北端,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山西东部、辽宁西部。 舜帝,传说因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为“有虞氏”“大舜”“虞舜”等,后世以“舜”简称之。舜是黄帝的第9世孙,是颛顼的第7世孙。舜之父是瞽瞍。 舜曾经种过田,捕过鱼,烧过陶器,做过生意,制作过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舜自前2285年至前2225年,在帝位61年。 舜以孝顺闻名。《史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他的父亲心地险恶,母亲愚悍奸诈。舜仍然恭顺,侍奉父母,不失为子之道。弟弟骄纵不法,舜仍然亲爱友善。舜能用孝行与他们和睦相亲,使他们人心向善,免于邪恶。舜父母、弟弟多次欲杀舜,舜“得不死”。但舜仍常在他们身边,且更加弥谨。 舜善以待人。他住过1年的地方,便形成了村落;住过2年的地方,便形成了城镇;住过3年的地方,便形成了都市。 尧帝在位70年得舜。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让贤)。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一头黑牛、一头黄牛拉犁。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史记》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有号为“虞舜”。他当政时,听取别人意见,开四面国门,畅通言路,任用了高阳氏8个有才干的儿子“八恺”和高辛氏8个有才干的儿子“八元”,让他们分别负责农业生产、传布“五教”等;任用了禹、后稷、契、皋陶、垂、益、伯夷、龙、彭祖等22人。舜对四方诸侯首领说:“哪一位能奋力做出成绩,发扬光大帝尧的事业,我将任命他官职,辅佐我治理天下。”舜为首领时,对于下属,每3年考核1次他们的政绩,考核3次后,决定升迁或罢免。因此,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当时,“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唯禹之功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12个地区的长官出巡,九州百姓没有哪一个敢躲避和违抗的。各地都以当地特产前来进贡。疆域5000里,伸延到遥远的不毛之地。 舜当政时,流放了帝鸿氏不成器的儿子、少皞氏不成器的儿子、颛顼不成器的儿子和缙云氏不成器的儿子“四凶”族,清除了国家的恶人。 舜去南方巡视,死在苍梧,葬在九嶷山。舜死前,把禹推荐给天帝,后禅位于禹。
大禹治水从冀始 “大禹治水”的事我国人几乎妇孺皆知。但大禹治水的开端、掘第一锨土在哪里,知道的恐怕不多。大禹治水就是从冀州开始的。 公元前2000多年的尧舜时代,黄河水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经常迁徙、滚动,泛滥成灾:淹没农田、冲毁村庄、夺人性命,使人们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根治黄河水患,帝王舜将治河重任交给了大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证明了大禹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称职治河官员。
无数史料证明,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汉书》载:“禹治水从冀州始”。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中载:“治水先后”“首从冀起”。苏东坡曾说:“河患冀、兖为多,……故禹行自冀始。”现在,冀州市城北7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湿地衡水湖,据说,就是大禹掘的第一锨土。
冀州早被称“帝都” 冀州,在4000年前夏禹“定九州”时被确定为“九州之首”。冀州为什么能成为“之首”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冀州是“帝都”,即皇帝呆的地方。 冀州被史书称为:“帝王之都”“王畿所在”“帝王之旧地”“土平兵强,英杰所利”等。冀州排在“九州”“之首”,就如同现在北京排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一样。
《谷梁传》曰:冀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则冀州天子之常居”。《竹书纪年》载:“帝尧陶唐氏,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帝禹夏后氏,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孔颖达说:“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这说明,我国历史上“五帝”中之尧、舜及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禹,均在冀州即位、发展。 以上所说的冀州,是古冀州。那时的冀州,较比现在的冀州市,范围大得很多:《周礼•职方》云:“河内曰冀州”。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