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浦东怀谷 于 2016-4-16 10:14 编辑
三分钱一斤的青菜,六分钱一副的大饼油条,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这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郊区物价的真实写照。说起这个时候的物价,是那么的便宜,是那么的稳定,多数商品是几十年一个样,大黄鱼只卖4角1分一斤、小黄鱼每斤3角5分,猪肉、鸡蛋、鲫鱼都是6角4分一斤,连后来卖到几百元一斤的河蟹,那时也不过8毛钱,但因为专门供应市区,有钱也买不到。 如此便宜的物价,可惜碰上了物资匮乏的年代,有钱也买不到。为使有限的商品最大限度地平均分配下去,唯有凭证凭券,就以副食品为例,除了猪肉、豆制品凭票供应以外,其它副食品都要凭《居民副食品购买证》记卡或者撕下一个号码(代表某一个商品),而每月供应的品种、数量,也受到有货无货和货多货少的客观因素在不断变化。河鲜、红黑枣、核桃、粉丝等商品,由于数量稀少,只有到春节时才有凭证供应。 大家都说那时的生活苦,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那段时间生活的描述,会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我们是双职工,三个孩子先后出生,微博的工资是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在这那困难的时期,弥补不足的办法之一,有条件的就自己垦荒种菜、饲养家禽。我们住在单位家属宿舍前排最东面的一套里,前后两个房间,后面拖一个小灶间,有28平方米。宿舍四周用竹篱笆围起来,前面有很大的一片空地,为开垦种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家庭副业是从种菜开始的,我家开垦了两行5米多长、1米5宽的小园地,种过青菜、萝卜、黄瓜、茄子等许多品种,冬天种过蚕豆,立秋种过绿豆;那时,胡萝卜叶、山芋苗都舍不得丢弃,拿它做菜饭吃,现在想想当时是怎么咽得下的?在那艰苦的岁月中,上班特别的紧张,晚上不是加班,便是开会学习,还没有星期天;为了生存,种好这一小块菜田,只能利用早晚一点点空隙时间,松土、除草、收种、浇水(要到100多公尺外的小河里取水),那才叫真正的起早摸黑。 为了改善伙食,让孩子们吃的好一些,利用自己种的蔬菜进行加工咸菜,加工胡萝卜干、茄子干做另食,还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还在黄梅天时,加工熟面块让其发霉后,买来甘草、生姜,和水一起放入酱缸里,每天摆到太阳下面晒(为了防止苍蝇下蛆,用玻璃加盖),晒成甜面酱后,再买来菜瓜(还有西瓜皮),用盐腌掉水分,略干后放入酱缸晒成酱瓜,成了吃粥的佳品。自己做的酱瓜,似乎比商店里买的要好吃些! 我们房间的外面,是邻居们进出的必经之路,路前面还有一小块空地,我在窗外搭了一个高高的丝瓜棚(为的是方便邻居在下面进出)。这个丝瓜棚又高又牢靠,后来改成了葡萄架。我们还在篱笆边种了一棵无花果树,三、四年功夫就长得高高大大,每年立秋以后,天天可摘一小蓝无花果,除了自己享用外,还让孩子们轮流送给邻居家的小朋友共享。 到了1966年文革开始后,那块空地上盖了一个公司的办公楼和四层集体宿舍,砌上了围墙,与我们宿舍隔断,没有了菜地,菜也种不成了。 家庭副业的另外一宗,就是饲养鸡、鸭、鹅、兔子,有一年还养过一只小羊。饲养小动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也为他们提供了家务劳动的条件。那个时候,贼骨头极少。我们在园子里搭了一个鸡棚,边上再围一点小的空地,鸭子就圈在里面(俗称旱鸭),每天到河里捞螺蛳敲碎,或者到田里挖蚯蚓,作为鸭子的精饲料,还到米厂去买糠,通过关系到酿造厂买一点酱糟,解决了鸡鸭的吃食问题。 养鸡是最大的一宗副业,家养鸡鸭生的蛋,是唯一能够满足孩子们食欲的食品。而加工咸蛋,又是生活安排中的一件重要工作。我学过用黄泥腌咸蛋,但感到还是用盐水腌咸蛋的方法最最简单实用。方法是:将新鲜鸭蛋(鸡蛋也一样)洗净,于阳光下晒2小时;另用适量水(能浸没蛋面为度)加盐(比例为:5斤蛋1斤盐)煮沸,待凉;将蛋在高度白酒中滚沾一下后放入甏中,倒入盐水,加盖于阴凉处腌制30天以上,即可取出服用。咸蛋是夏天下饭过粥的佳品,方便美味而省钱。鲜蛋晒太阳和沾白酒,有利于咸蛋生油;白酒还有利于去腥,在盐水中加几片生姜,放一点辣椒、红茶同煮,也有利去腥,增加香味。 每年初买上十几只小鸡,成活率80%左右。后来,有一位在食品公司当购销站长的邻居老杨,每年帮助给小鸡打预防针,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了成活力。而给小公鸡做阉割手术,确是一件经济实惠的好事。经过阉割的小公鸡,吃的少,长肉快,肉嫩,每只可长到八、九斤重。 每只母鸡生蛋一、二个月以后,就要“煞匍”(即抱窝),羽毛松散、不吃不喝,像喝醉酒一样,十天半月也恢复不了,我们就用不知道是谁教的办法,把“煞匍鸡”丢到河里,让它拼命挣扎,拍打着逃到岸上;还在鸡的屁股毛上扎上一面小旗,让它看到后会怕得到处逃窜,这样很快就会解决问题,这大概是一种运动疗法吧! 在我儿子十岁左右的那一年,经邻居老杨介绍,买了一只比本地白鹅还要大得多的灰鹅。养到大热天时,灰鹅的头已超过儿子的身高,可以把头伸到饭桌上吃东西。有一天下午,灰鹅在儿子赤膊的后背上啄了一口,痛得直哭! 想起五十多年前的往事,自己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为了生存——把孩子们养大,可以说费尽心思,付出了所有的精力,苦中取乐。终于度过自然灾害,混过史无前例,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那样的日子一复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