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朝鲜——朝鲜亲历记
2015-11-02 09:15
提到朝鲜,大多数国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贫穷、封闭、抗美援朝这样一些词汇。对于40多岁以上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回想起50年代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时代;而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朝鲜这个国家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他们对于朝鲜的理解,除了初高中课本中提到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只言片语外,更多的则是来自网络、新闻,“三胖”、“思密达”是他们爱调侃的词汇。
作为一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读了叶永烈所著的《真实的朝鲜》、芭芭拉·德米克所著的《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两本书后,再也按捺不住对于这个我们曾经援助过、至今仍然实行斯大林体制、自称拥有核武器、经常出现在国际新闻里的邻国小伙伴的好奇之情,于2014年8月中旬,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朝鲜的旅程。
旅行开始前发生了两件有趣的故事。首先是在与高中同学聚会中,与同学提起将要前往朝鲜旅游的事情,同学感到非常吃惊,劝我说那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国度,劝我不要去。第二件事情是我从网上得知去往朝鲜旅游只能跟随旅行社,在随后的联系旅行社的过程中颇费了一些功夫。我先联系本地旅行社,但这家旅行社每月只有两次旅行团,且出发地是在北京,乘坐飞机从北京直飞平壤。将要确定这次旅行之时,这家旅行社却通知我本月的旅行团人数已满。不得已,我又联系了中朝边境城市丹东的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提供的线路是自丹东出发,而这也意味着,我要自己想办法到达丹东。在办理了护照、网上预定了丹东的宾馆和火车票后,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中朝边境城市丹东的旅途。
临行前的一晚,我想了很多很多:最早了解到这个国家,对其产生兴趣,还是因为我的一位高中同学。那时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历史话题,他对朝鲜很关注,经常会唱起《金日成之歌》,在他的影响下,渐渐地我甚至也能够简单地哼唱起《金日成之歌》,“长白山绵绵山林,沾满血印。鸭绿江水曲曲弯弯,飘着雪痕。今天自由朝鲜光荣的花环上,灿烂的放射出神圣光芒。啊~英明的将军,敬爱的金日成。啊~伟大的将军,我们的领袖金日成......”从那之后,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国家。后来随着对这个国家了解的增加,我也开始读一些中国当代史的书籍,再后来读到一些讲述中国文革的文章......这一夜,无眠。
一、丹东见闻
2014年8月12日早上,我登上了济南开往沈阳的高铁。下午,经沈阳转火车,临近晚上9点多,终于到达了中朝边境城市——丹东。一出火车站,我立刻感受到了中朝边境的特色——迎面看到一尊毛泽东石雕像,伫立在火车站广场前的小广场上。
伴随着丹东大街上昏黄的路灯,搜索着手机百度地图,我晕头转向地费了很长时间,找到了之前在网上预定的那家酒店,入住。夜渐渐深了,满身疲惫。回想着丹东火车站前的“毛泽东雕像”、火车站附近“昏暗的街道”,我期许着明天细细观察了解这座城市,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饭过后,按照我的习惯,我先买了一张丹东城市地图,开始细细打量起这座城市:一经路、一纬路......我发现丹东火车站附近的道路都是按照“一纬”、“一经”这样依次排列的,这与济南的“经一路”、“纬一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早上在去旅行社办理了一系列手续后,按照地图所示,我首先来到鸭绿江边。当看到鸭绿江那一刻,我几乎尖叫出来,那种兴奋无法言表,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中国一侧,熙熙攘攘的游客、波光粼粼的鸭绿江水,与对岸朝鲜一侧郁郁葱葱的树林、几根略显突兀的烟囱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也构成了我对中朝边境鸭绿江边的第一印象。
在鸭绿江边还有一处不能不去的景点,那就是——鸭绿江断桥。鸭绿江上共有两座大桥,均为日本殖民时期所建。其中一座就是“鸭绿江断桥”。1950年朝鲜战争之时,美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对鸭绿江上的一座大桥朝鲜一侧狂轰滥炸,朝鲜一侧桥梁落入水中……时光飞转,当年战争的喊杀声早已成为历史,现在这里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登上“断桥”,我哼起许嵩《断桥残雪》的“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融解”。行走在弹痕累累的断桥之上,别有一番历史沧桑的感觉。
“断桥”上,不足百米远就是第二座大桥。第二座大桥在战争中也多次遭到美军轰炸,但在中国的不断抢修下,最终一直屹立不倒。1990年,中朝商定将第二座大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这座大桥是火车、汽车两用桥,中间为铁轨,两侧为公路。站在“断桥”上向“中朝友谊桥”望去,由中国一侧开向朝鲜一侧的大货车一辆接着一辆,满载着水泥、木材等等;而朝鲜向中国的公路上,则无一辆货车。
旅行开始之前查到丹东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于是下午我来到了这座中国唯一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而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馆内用大量的图片、实物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在这里,我回首了之前学到的这段历史知识。
经过一天在丹东的所见所闻,否定了我前一晚到达这个城市给我的“不繁华”的印象。
二、第一天·朝鲜旅行
8月14日上午10点,在旅行社导游的带领下,我终于登上了丹东开往平壤的火车。我们乘坐的这趟火车是空调卧铺车,此时是夏天,车上空调似乎是开到了最大,我们这节车厢内的中国游客逐渐感到了阵阵凉意,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随行的导游找到列车员调小了空调。
列车缓缓通过鸭绿江“中朝友谊桥”开往朝鲜,我们得知,在丹东对岸的朝鲜城市——新义州,火车将要停车,乘客将要接受检查。列车缓缓停在新义州站,列车停靠后上来几个朝鲜军人(朝鲜人民军)。朝鲜军人都手持探测器,对乘客一一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行李,朝鲜军人说着我们听不太懂的中国话,在一旁中国导游的翻译下,我们听懂了“打开包,检查”。虽然有几位去过欧美、日韩的中国游客表示出不满,但在导游的劝说下,我们还是打开包接受了检查。
当检查到我时,还出了一个小插曲:我之前在沈阳倒车的时候,买了一份报纸。此时开包检查时,朝鲜军人发现了这份报纸。在旅行出发之前我曾查过,入境朝鲜禁止携带印有美国、韩国标志的印刷品、丑化朝鲜领导人的印刷品。但其中并没有禁止携带中国的印刷品这一条。虽然如此,当朝鲜军人拿起我的报纸时,我还是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我毕竟孤身一人,身处异国。幸好,最终朝鲜军人翻阅了一番后,把报纸还给了我。
检查完毕,列车重新启动。我不得不说,虽然是火车,但我感觉其实比汽车快不了多少。列车在通往平壤的铁轨上走走停停,导游告诉我们,虽然火车原定下午5点多到平壤,但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准时,甚至有一次火车晚上8点多才到达平壤,我们顿时感到无语......
在新义州火车站,上来一位中年男人。他身穿白色短袖衬衫,黑色西裤。他告诉我,他是一位朝鲜人,常年在中国大连一所学校进修,是一位“科技工作者”。我想详细询问这个“科技工作者”具体指哪一方面。他笑了笑,没有回答。我想,大概是属于国家机密?除了那些朝鲜军人,这大概是是我入境朝鲜后见到的第一位“普通”朝鲜人了。
车窗外,朝鲜绿油油的农田一望无际,据我判断,大部分应该都是玉米。农田与农田之间挨得十分紧凑,以至于我感觉中间的距离都无法容纳一个人穿过。池塘里,三五个小孩在打闹嬉戏,他们的皮肤显得特别黝黑。有的农田里有用茅草搭建的大概是凉棚。火车经过村庄,我看到村庄里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灰色的一层砖瓦房,面朝外的墙壁上挂着“金日成”、“金正日”的巨幅照片。一路上,我没有看到一辆小汽车,也没有看到一条适合小汽车通行的道路,只是偶尔见到一辆辆自行车和一位位皮肤黝黑的朝鲜农民。
我们这趟火车没有晚点,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下了火车,迎接我们的是朝鲜旅行社的两位导游,一位年轻的女导游,一位年长的大概60多岁的男导游。后来得知两位导游都姓金,金姓是朝鲜的大姓。
在平壤火车站,我看到有很多位举着旗子的朝鲜导游来接中国旅行团。这些导游从年龄看大概也就20多岁,不得不说,就相貌而言,她们如果在中国也可称得上是“美女”:高挑的身高、白皙的皮肤、鹅蛋脸、身穿上白下黑裙子的工作装。我不禁思考,这难道是朝鲜精挑细选出来的导游吗?
出了平壤火车站,我们一行中国旅行团上了一辆大巴车,我注意到,这辆客车是来自中国的金龙客车。未及休息,紧张的朝鲜之旅开始了。在前往第一个景点的路上,透过汽车的窗户,我开始细细观察起平壤这座城市。正如易中天在《读城记》里所说的,“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透过车窗,我对于平壤的第一印象,跟我来之前所了解到的基本上一样:低矮灰色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的标语和宣传画。不用猜,一定是“某某某万岁”之类的政治口号。
我们第一站来到的是“平壤万寿台喷泉公园”。根据相关介绍:万寿台喷泉公园1976年10月竣工。公园里有不同高度、不同种类的喷泉,在中心有喷水高度80多米的主喷泉。水中矗立一组白色喷泉雕像,名为《下雪》,刻画28名婀娜多姿的舞蹈演员。这里是为数不多能看到朝鲜男女约会的地方。的确,在公园的长凳上,有几对情侣在有说有笑、聊天说话,不过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任何“出格的”举动。因为,这里是朝鲜。
在我们到达下一站万寿台大纪念碑前,我们被要求自愿购买鲜花,以献给他们“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和“敬爱的将军金正日同志”。我们中国旅行团很多游客纷纷购买了鲜花。但我付之一笑,没有买。
随后,我们来到了万寿台喷泉公园附近的万寿台大纪念碑。在这里,我见到了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的金日成、金正日的巨型铜像。回忆起在电视新闻里的万寿台大纪念碑镜头,还是感到震撼:“2012年4月13日平壤万寿台举行金日成、金正日铜像揭幕仪式。金永南强调,这大大显示了朝鲜军民要“拥戴金日成和金正日坚定不移的信念”。当天,万寿台岗和毗邻市内各处站满了手拿花束和气球的30万各阶层群众、人民军军人和青年学生。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内阁和全体朝鲜人民均为铜像敬献花圈。”
万寿台大纪念碑由塑像群组成,正面为两位领袖的铜像,左侧为金日成,右侧为金正日。两位背后的墙壁上有革命圣地白头山的大幅镶嵌壁画,铜像前小广场的两侧分别有群像雕塑。
在铜像前的小广场,我见到了一些来拜谒、献花的朝鲜人,他们有的是单位组织来的,有的是几个人或者单独来。离开的时候,我们还见到了一群来拜谒、献花的高中女学生,与众不同的是,她们并不显得表情严肃,反而有说有笑,甚至向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客热情的打招呼。
由万寿台大纪念碑远眺,能看到著名的千里马铜像。这一景点也是我比较熟悉的,在关于朝鲜的新闻中,总是会出现朝鲜中央电视台的镜头,而朝鲜中央电视台的背景里,往往会出现“千里马”,一定意义上,这是平壤乃至朝鲜的一个象征。根据朝鲜导游的讲述,千里马是1961年4月15日,在金日成诞辰49周年之际建立的。座基用花岗岩垒成,铜像为一匹伸展双翅的骑有工人、农民的“千里马”,象征朝鲜战争后,为尽快恢复国家经济而斗争的朝鲜人民的英雄气概。
临近晚上了,我们下一站就是去宾馆吃饭、休息了。在去往宾馆的路上,我幸运看到了“传说中的朝鲜女交警”,上身白色制服、下身蓝色短裙,显得“飒爽英姿”。我不禁联想起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朝鲜中央电视台那位慷慨激昂、十分“女汉子”的女主持人,毛泽东那句“不爱红妆爱武装”用在此处似乎也很合适。
夜幕降临,我们乘坐的客车逐渐驶向宾馆,路上,在朝鲜导游的介绍和指引下,我们看到了“朝鲜政府专门为大学教师和功勋科学家所修建的高层住宅”,那是一栋30多层的红色高层住宅,外面看上去十分的现代化,与平壤大部分低矮的3、4层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所住的宾馆为“羊角岛国际饭店”,位于流经平壤的大同江上的羊角岛上。酒店高达47层,其朝鲜标准为特一级,相当于中国的五星级。在酒店一层的餐厅里,我们中国旅行团几个人一桌,吃了在朝鲜的第一顿饭:米饭、豆腐、鱼、麻花、肉片和朝鲜本地啤酒。
饭后,大部分中国游客回房间休息。而我,根据之前在网上查到的,在酒店的一层有一个小书店,正好位于一层餐厅斜对面。在小书店里,也是充斥着政治类的书籍,具体讲就是“三金”的指示、包含韩国全境的“朝鲜地图”、朝鲜各地景点的明信片,再就是朝鲜国旗等等小胸章。
说到胸章,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中的一位中国游客问两位朝鲜导游他们胸前的像章在哪里有卖,想带几个回去。这一次中国游客闹了大笑话。其实,朝鲜人人胸前都佩戴有胸章,具体是在左侧心脏的位置。类似于中国文革时期,人人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在朝鲜,是否佩戴领袖像章是区分是否是朝鲜人的标志。据朝鲜导游介绍,他们的像章都是金日成、金正日两位的像章。像章的区别一是在于是只有一位金日成的头像,还是有金日成、金正日两位的头像;二是在于像章的规格有大有小。每位朝鲜人的像章都是向组织写书面思想汇报,申请得来的。
在书店逛了一圈后,感觉这类政治书籍没太大意思,买了一本朝鲜明信片、一张平壤地图、两个朝鲜国旗的胸章后,我便回房间了。
羊角岛国际饭店的设施还算现代化,两侧共有6个直梯,有饭店专门的服务生站在直梯口。在乘坐直梯上楼的时候,我碰到了几个欧美游客,由此看来似乎朝鲜并不禁止欧美国家游客来旅游。我和另一位中国游客住在饭店22层,在简单收拾东西后,怀着好奇的心思,我决定到饭店各处走一走。根据之前网上查资料得知,饭店地下一层为一家澳门人开的赌场,顶层47层为一个旋转餐厅。
恰巧有几位同行的中国游客也要四处逛一逛,我们便同行来到饭店地下一层,但当走出直梯,看到“平壤娱乐场”几个字之时,我们还是胆怯了,没有进去,又返回了直梯,上到了顶层。在顶层确是一个旋转餐厅,不过除了几个朝鲜服务员外空无一人。站在顶层的落地窗前向外看去,大同江、平壤夜景若隐若现。不过我还是发现,夜幕下的平壤城市几乎一片黑暗,只有些许地方散发出点点灯光。
很晚了,回到房间。房间其实与国内也差不多:地毯、两张床、小电视、床头灯、电热壶、衣橱、衣架,卫生间里洗漱用品也一应俱全。略有不同的就是卫生间里的地面上少了地漏,房间里插座很少,以至于我只能再拔下电热壶插头之后才能给相机电池充电。电视机是我们以前家用的老的小电视机,可以收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几个频道和几个朝鲜电视台。这一段时间国内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当时我就在想,在朝鲜这个计划经济的国家看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经过,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很有意思。突然想叫两位朝鲜导游来看看这部电视剧,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评价邓小平这个人。当然,最后还是作罢了。
来到朝鲜的第一晚,伴随着窗外大同江上采砂船巨大的轰鸣声,累极了的我很快就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