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送的中秋节礼物 按照狗爬界村当地的风俗:中秋节这天是团圆节,是不能邀请外人回家来过节的。所以一大早队长就来到知青屋告诉我们:“眼镜: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队里下午放假。送你们点小意思当夜饭菜。”说完就递给了我一个小竹篮。我接过竹篮一看,里面有几个红薯、一把豆角、一把还连着藤的生花生和一个南瓜。我连声说:“谢谢了!”话没说完队长又悄悄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月饼放到我手中说:“眼镜:你也知道队里穷,家里也穷,为过这个节我抠鸡屁股偷偷卖了几个蛋才买了三个月饼。留下二个给家里的娃仔和老人吃,还有一个送给你们表示一点心意。月亮节月亮节,总得尝尝月饼啊。”我一听队长的话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连忙把那个还带着队长体温的月饼放进他的蔸里,连声说“不要!不要!我们不能要这个月饼” 要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尤其在我们插队的狗爬界有近二、三个月的缺粮时间,这红薯、南瓜在平时也是难得的奢侈品,月饼可算得上是精品中的希罕品了。平常别说吃,就是连见都难见到。就是供销社有卖不仅要凭票供应,而且一般老百姓也没有钱买。当时一个豆蓉月饼的市价虽然才是2毛钱,可是我们生产队出一天工,赚上10个工分才有一毛二分钱。所以月饼即是再便宜,在普通农民人家还是难以消费得起的。所以在狗爬界即使是过中秋节,一般人家也只是买几个1毛钱2个的小月饼给孩子们高兴。只有宽裕点的家庭才偶尔买一、二个大月饼给孩子和老人尝尝鲜。 所以当队长送给我们中秋节礼物时,我再三的推辞表示不要,尤其不能接收那个月饼。可是队长硬是要把那个月饼往我的衣兜里塞,还不停地说:“莫嫌少,莫见外。”弄得我倒不好意思起来,稍一迟疑队长就把月饼放进竹篮就快步离去了。 我望着队长匆匆离去的身影,抚摸着那个几乎在推让时捏碎了的月饼,望着装着竹篮里的红薯、豆角、花生和南瓜。这中秋节队长送的礼物,使人心里感到酸楚但是又感到甜蜜和温暖。多年以后回城了,我也收到过中秋节的礼物,有各种各样的月饼,甚至还有茅台和香槟,但是总感到没有一件有队长当年中秋节送的礼物那么沉和那么重,那么有情有义。 我们的中秋节团圆饭 晚上“大厨”洪卫早早地把南瓜和豆角闷好了,把队长送的红薯加了点米熬成了一粥,外加他不知那里弄来的几个辣椒用大蒜炒了一盘辣椒菜,还扯了一把当地叫“苦麻菜”的野菜打了一碗汤。令人叫绝的是由于缺少食油,“大厨”干脆把生花生摘下来后就用沙子合在一起在大锅里加火翻炒,待剥开焦黄的外壳后花生米又香又脆。“大厨”把菜肴一一摆在知青屋前的石桌上,比起平常一盘青菜,一碗“野猫尿”汤,今晚倒也显得有些“丰盛”。 “大厨”一边欣赏自己的烹调杰作,一边美中不足地说:“唉,少点酒,如果有点酒就更好了。‘千有万有,不如花生送酒’呀。”“大厨”不无遗憾地望着砂炒花生叹息道。 但是当要开席吃饭的时候“猴子”则变戏法似的摸出了一竹筒“水牯冲”来。对“大厨”说:“看!这是什么?”“酒!”大伙惊喜地喊叫起来。原来这酒是猴子是借“双抢”时给耕牛喂“壮牛酒”时偷偷克扣下来的。 有了酒大家更兴奋起来。不知怎的,来到狗爬界插队后,不知是受当地少数民族喝酒习惯的影响,还是常常“借酒浇愁”的原因,不仅我这个原来滴酒不沾的斯文“眼镜哥”慢慢地成了“酒罐子”。平常与村民“打平伙”或者“打牙祭”,不论是苞谷酒、还是红薯酒,都能“三碗不过岗”。更为惊奇的是两位在学校与男生说话都脸红的女同胞,也学会了喝酒,而且酒量也“巾帼不让须眉”。平常只要有酒不管有菜无菜,大家都喜欢喝两口。今晚有南瓜和豆角,辣椒和花生,加上水酒更是有些奢侈了。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明月当空,晚风习习。“开饭了!”猴子一声召唤,大伙围坐在一起,高举酒杯邀明月,高兴地吃起了中秋团圆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