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阎立诚 于 2015-5-29 14:13 编辑
“丑得难以想象”的谷歌眼镜
硅谷之行,有一站特别出乎意料。 那是一间毫不起眼的民宅,外观古朴,看不出有任何高科技元素。一进民宅,大家的脑子就被“洗”了一遍。走进民宅,看到的是一块厚重的玻璃板,大概7平方米,10个人才能抬起来,玻璃板下压着很多书,封面都被撕掉了。喻意是:在我的空间里,一本书都不需要看,创新不需要看书。即使看书,也不能从表面判断。 在这里进行演讲的是华人汤姆·池,他曾经是谷歌X项目的创始人之一。谷来丰认为,他的讲座对自己思维的影响特别大。 汤姆·池说,大企业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靠猜想来判断产品好不好。为什么不先把产品原型做出来呢?大企业会回答,做一个精致漂亮的样品,可能要花上半年时间,消耗上千名工程师的劳动力,最后评价不好,就损失巨大。于是汤姆·池接着反问大家:“我们为什么不去用两天时间就把原型做出来?” 他告诉台下的企业家,谷歌眼镜的第一版,简直“丑得难以想象”。工程师找来一根铁丝,弯出了眼镜框的形状,架在脸上。对面,衣架上吊着一个屏幕。旁边放一台投影仪,铁丝上捆绑摄像头和电线,连接插座。简直看不出这是谷歌眼镜。第一版谷歌眼镜,45分钟就做出来了。 第二版,他们开始考虑人的鼻子承重多少,也没做太复杂的数据试验,而是在铁丝上加个小天平,不断加泥巴,试验人的承受能力。结果发现,耳朵的承重能力远超过鼻子,于是知道重的电池必须放在耳朵后,而不是耳侧。 再下一个版本,屏幕缩小贴近眼睛,测试这样对视力有什么影响,角度应该往上还是往下,等等。谷歌眼镜正是这样一版版升上去。 汤姆·池还给学员演示了虚拟现实设备。比如全息图,原型大概就是一部手机加一副耳机。在硅谷,创客们的第一代产品几乎都是奇丑的毛坯。 原来不管产品多么惊奇伟大,原型都是简单的。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原型就是一辆普通的汽车,不同之处是添加了两样东西。一是它依赖谷歌的街景地图,即大数据源。二是车顶放了一个锥形物体,一秒钟扫描60次,判断街上有多少物体,计算它们的行进速度和方向,是朝自己来,还是远离自己。随后就是设计各种电脑程序,比如英特尔的芯片加上安卓系统。最后这些大家熟知的东西,拼出来一件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惊人之作。 “这对我冲击很大。我本人是设计出身,太了解快速出原型是多么重要了!”谷来丰说。 硅谷在发生什么?大数据让机器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自主判断的能力,现在的智能设备已经具备柔性。机器替代人的事件正在硅谷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