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贵“三多” 晚霞红似火 于兰英 退休后,我报名走进了溧阳市老年大学文学欣赏班,有幸成为彭志良、陆建中老师的学生。在两位老师的教导和指引下,我的文学兴趣更加浓郁,逐渐养成了爱好阅读古典文学和诗词的习惯。 刚进文学班,自己的学习比较任性,在学习之余,凭借自己的那半瓶水,兴之所至,学写了数首诗词,但多象黑熊掰棒子一样,一边采一边丢,不成气候。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对我触动甚大。当我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突遭噩运:看到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进行抗震救灾,我深受感触。感动之余,我毅然拿起笔写了两首七律·《抗震救灾赞歌》诗作情真意切,很快在老年大学《霜叶红》刊物上登载。随后,我又在本班学员陈志明先生引领我走进了天目湖诗社,开始在诗词之路上的探索。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从2008年5月到2014年10月,我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收获颇丰,我就将这些习作汇编成《腕晚余香》、《闲瑕轻吟》两本小册子。其中的一些诗作,有分别在老年大学《霜叶红》校报、溧阳天目湖《诗草》、常州《舣舟诗荟》、江苏《江海诗词》、《中华诗词》等刊物上发表。我的《故乡行》还入编2014年第二届全国百诗百联精品书籍。回顾自己在诗词之路上艰苦跋涉,体会有三: 一是多学习。这几年来,我先后读了《苦难的辉煌》、《德国媳妇中国家》、《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思有所悟》、《天南海北溧阳人》等书籍,了解时代气息,品味生活艰辛,从中吸取营养,得到长进。火红的时代,多彩的人生,如茶一般的浓郁,似酒一样的清纯,为写好诗词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是多请教。我进入天目湖诗社不久,虚心向溧阳诗词界的高手、前辈学习。沈致和、汤鸣昌、朱迟老师等都向我伸出了关爱之手。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诱发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向往和兴趣。遇到困难时我去请教,他们不辞辛苦,耐心指导,一字一字精心修改。通过他们的点拨,细看他们的改稿,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治学精神和文化底蕴。陆平、许来芳等人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鼓励、帮助的结果。我与诗词结缘,离不开师生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多动手。学习诗词,贵在多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多动手,多练习,写好诗词,不是难事。同时,多动脑、勤动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还能广交朋友,增强身心健康,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诗贵“三多”,晚霞红似火。学习、欣赏和写作诗词,是我乐意做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就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