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4-5-25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透明秋语 于 2015-3-22 08:48 编辑
千古风流话荷花
在所有的花卉中,拥有众多的别名,又被人赋予了深沉含意的莫过于荷花了。
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地下茎长而肥厚,茎中空有节,叶盾圆形。花期6——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
据记载,荷花的别称有数十种,比较常用的有莲花、菡萏、荷华、莲华、芙蓉、扶渠、朱华、水花、泽芝、芙蕖、藕花、红蕖、红菡萏、君子花、玉环、浮友、静客、净友、水华、水芸、水旦、水芙蓉、芙蕖花、草芙蓉等等。
荷花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历来都有活化石之说。大约十亿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温湿,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和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这就是今天的荷花。
人类与荷有着很深的渊源。荷花果实椭圆形,种子卵形,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古人类很早就以荷的种籽及根茎(也就是藕)为食,荷成了古人类不可多得的食物。营养丰富的莲蓬和藕对于强化人类的体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荷当之无愧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荷的国家,早在周朝就有人工栽植荷的记载。
人们以莲蓬和藕为食,以荷宽大的叶片包裹物品,以荷梗、荷花荷叶为药,荷的美味荷的大气荷的药效都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对荷充满了感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是赋予了荷以美好的情感,使它成了美的化身。特别是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更是使人称道,历来为世人颂颂。
(宋)周敦颐 爱莲说中这样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国人民热爱荷,视她为高尚、纯洁、美好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让多少文人墨客而倾倒。翻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你会发现哼荷的诗词不胜枚举。
晋·乐府 《青阳渡》中有这样语句: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唐代著名诗人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得如此生动传神: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晚唐重要诗人郑谷所作的《莲叶》是咏荷的名句: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以上列举的仅是浩瀚烟海中的几朵浪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咏荷歌荷的诗词歌赋何止百千。
与荷花渊源最深的,莫过于佛教了。
在佛教中,荷花被赋予了更深的含意。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刚一出生就会行走,他连走七步,步步生莲,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了惊世骇俗的话语:“天地之间,唯我独尊。”从此荷与佛教就有一种特殊的渊源,佛与菩萨大都以荷花为坐台。
一方池水一心莲/半已开敷半似眠/不蔓不枝亭亭立/出泥不染净尘缘/蝶乱蜂喧由它去/何等自在何等闲/轻轻淡淡不繁华/留得清白在人间
《大正藏》经典说:荷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征使命。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花开花落,方见果实,可是荷却在开花的同时,就结出了厚重的莲蓬,花谢了,叶枯了,还有鲜嫩的藕;即使在冬季,满塘残梗枯叶,来年春雨中,又生出了鲜嫩的叶片,开始了新的生命轮回。在一个荷塘中,你可以同时看到才露出尖尖角的叶,盛开的花和已然成型的果。这在所有的植物中都是不多见的。
荷的花期很长,从六月到九月都是它的盛花期,甚至立秋以后,荷都还是怒放着自己的生命,在老叶已然枯去的时候,仍有花在开放。这种生命不息花开不断的品格历来为人们赞颂。荷以自己的特性生动地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意义,权释着佛的理念。荷已然成了佛教理想的体现和象征。
在佛教看来,荷这种不可多得植物同时体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阿弥陀佛》中记载:众生若得善报,会在莲花中化生为极乐世界的一员。彼岸的生命全都是从莲花中出生的。“愿生命化着一朵莲花”,这是多么庄重的寄托,这是对一种几乎美好无暇境界的追求。是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从这些上面,我们不难看出荷在佛教中的意义了。
年复一年,荷在湖泊池塘中生长着,在污泥中尽情伸展着自己的腰肢尽情地绽放着,她的美她的纯她的韵吸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它还将伴随着人类的脚步一直开放下去,在给人们带来愉悦享受的同时,从更深层面不断地拷问着我们的灵魂:面对五彩缤纷的红尘,我们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