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5-2-4 14:01 编辑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记得往早过年,山里人每年家家在腊月廿几头,就红红火火做豆腐,每家少则三五斤、多则十几斤黄豆的豆腐。来欢欢喜喜过新年。至于过年为什么要做豆腐,据说“豆腐”与“都福”是谐音。原来过年天天吃豆腐的涵意,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是祈祷头头处处都是福。
那时,做豆腐黄豆打浆不象现代,是机械化。全是人工手推石磨。而石磨的制成是两个圆石做成的磨盘。分上下爿,上爿有一根木制磨担固定在磨盘上。磨担的一头顶端处,有个圆眼是着落磨航、而去转动上爿磨盘。下爿是固定在一木架上。 两爿的中心接合处有个公婆式磨脐,沿着磨脐向外都有纹路。推磨时宜兴话也叫牵磨,黄豆从上爿的磨脐近处又有圆孔入两层中间。在牵磨时只靠上爿层面转动黄豆被碾碎,形成豆浆。沿着下爿纹路向外流淌在下爿木架底、地面处的木制大盆里。
磨黄豆之前必须将其去壳筛净,捡除石子、瘪豆、坏豆。洗净后放进水缸或木桶内浸泡变软后,上磨碾成豆浆。再用吊浆布滤去豆渣,将豆浆下锅煮开。这时候再加入一定配比石膏或盐卤存放缸里,故尔有石膏、盐卤豆腐之分。待缸内豆浆凝结成白花花的豆腐脑,宜兴话讲豆腐花。然后用帐纱布滩放在一正方框夹中,包好上压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
做豆腐从牵磨、吊浆、煮浆、到点浆少不了要6至7个人。你看牵磨时,掌磨航上就要3个人,即2个推1个拗。而这里是整个做豆腐,最岀力的一项工种。吊浆要一个,还有灶头上烧火煮浆又要2个。因此,每年做豆腐,村上人都是自发互助。俗话讲“盘工”。 接下来点浆,更是技工绝活儿,不是人人都会。此项程序的石膏与黄豆是有一定比例,豆腐质量的好坏、成败关键在此。我们村上拿得起这绝活的有3位长者,但要做到万无一失,要数原龙池山澄光寺的方丈,戒舫老和尚。戒老每逢此时,他只主管点浆。每年一场过年豆腐做下来,总要三五天往上,在我的记忆中,还真从没见失手过。还得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为大家无私奉献。
人们千百年来过年做豆腐就是祈祷幸福,这下好啦!如愿已偿了! 如今,平常时的饮餐生活比那时过年还要丰盛。其乎过年不象往昔过那样天天吃豆腐了。村上也已再也见不到过年盘工做豆腐。但那种多么美好热闹动人情景,现在想来,真是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