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5-2-3 14:19 编辑
老早老早以前,每年在腊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总要掸檐尘。但一般都选十七。因为初七离过年还太早一点,二十七呢,又有要做团子啦、做豆腐啦、很多年关事凑在一起。时间上忙不过来。“掸檐尘”为简便,大多数人习惯讲;“掸尘。”至于为什么要选定逢“七”掸尘。经多方打听,遗憾的是村上老一辈的都已归西。在城居住小区内也没几个,去请问他们也都不知根由细底。不过,打了个百度是这样讲的;
过去,每年农历12月17、18日这两天,在江南一带,人们都有掸檐尘的习俗。俗话说: “十七、十八,越掸越发。”
掸尘的工具,可以说“祖传特技”山里人就地取材,到竹园里弄一小把新竹枝,将其扎在“浪杆” 上。“浪杆”是山里人晒衣服的竹杆 。这样,便成掸尘工具叫“尘帚”。为什么要用新竹枝?因“尘”与“陈”是谐音。意思是“除陈迎新”。就这样把家里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过新年。
过去,山里住房大多是柴草屋,进入寒冬季节家家烘火堆,房子桁条椽子上挂满一串串的“黑尘珠”。平时从不去过问它,加之墙角蜘蛛拉网也战果累累。记得小时候,每当掸尘期,母亲头戴草帽,肩上披件旧衣服或是圩腰巾。用掸尘帚从行条椽子到墙角,一丝不苟地全面清掸一遍。尔后家里枱上地下,寝室厨房四周角落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才肯放手。 在此之前,还得把被窝床帐搬在屋外、碗厨、灶头上都要用麻袋或蓑衣盖好,以便掸后清扫辰光省工些。 后来,我长大了、父母也相继升天。每年这个事务,理所当然由我来完成。 再后来,做这事比上一代人更是轻松多了。因为已经住上瓦房、不久又是楼房。椽檐屋梁上,最也见不到挂满一串串的“黑尘珠”。。偶尔也会有少量蛛网,大多是灰尘而已。因此,蓑衣草帽也都不用了
自从来城住下,这个习俗仍没忘掉。不过,再也不用新竹枝扎尘帚了,取而代之是一把鸡毛帚过过堂。再用旧毛巾把所有门窗揩洗一遍算是掸尘。 现已放寒假啦!真让人感到十分高兴的是,今天午餐时我谈到掸尘这件事,我那正念初三的孙子,说今年掸檐尘他也来参加。你说开心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