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老眼看窗外

油炸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毛蜂 发表于 2015-2-2 15:19
“朱毛”不适代言食品,个见。粮食紧缺,那就不是送,应该是拿,粮食紧缺,哪里就有油炸糕?老百姓把点灯的 ...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困难时期能够吃上油炸粑,我也怀疑,但是内江隆昌的县志就是记的60年,后来想想也能够想通。困难时间,油如此金贵,可是我母亲因为信佛教,其中尤其信观音菩萨,每年她都会在菩萨的三次生日送上一瓶(1斤)清油去点灯。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毛蜂 发表于 2015-2-2 15:28
地方味道好。《油炸粑》与《雨中》不一样的感觉,同样精彩逼人。在雨中漫步,有油炸粑吃,握手就变得油腻了 ...

我想在雨中是不会吃油炸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人九久 发表于 2015-2-2 18:06
谢朋友简介四川《油炸粑》的制作工艺及历史沿革。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吃的用糯米磨成粉,内包绿豆与你那炸糕 ...

我只会吃,不会做。而这种做法当初是谁最先发明的呢?据内江县志记载,内江碑木板板桥的油炸粑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根据记载,当年碑木镇有一赵姓的大户人家,每到6、7月绿豆丰收季节,赵大户都会让伙计煮绿豆汤来喝。一天,赵家一个伙计一次煮了太多的绿豆汤,由于担心喝不完浪费了绿豆会被主人责骂,于是他就将这些绿豆利用起来,把煮过的绿豆和糯米一起加工,发明出了油炸粑。等主人回家品尝后,对其赞不绝口。从此,这种小吃便在民间流传,不少文人墨士也对这种食物情有独钟,许多内江当地的秀才都慕名前来品尝。相传,一个名叫刘思亮的秀才吃过后,对其赞不绝口,便给它取名“油炸粑”。

   为什么后来又被人们叫做板板桥油炸粑了呢?原来,碑木镇的小河上架着一座木板桥,人称“板板桥”, 光绪年间,一个名叫陈松廷的人在桥头开了一家卖油炸耙的小店,于是,人称“板板桥油炸耙”。
楚人九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5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