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01|回复: 2

【分享】 【原来如此】 “一不做,二不休”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8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鹰羌古道 于 2014-12-28 16:08 编辑

“一不做,二不休”的来历
  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不做二不休”这个词,其意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这个词出自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张光晟是陕西周至人,唐代中期北方军人,他是施恩不图报的义士,边境护国的良将,最后却被命运捉弄成了叛臣。
  张光晟的起家得力于王思礼的提携。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在与叛军的一次交战中,朝廷方面的大将王思礼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处境危急的时刻,当时还是一名普通骑兵的张光晟把马让给他,使他脱离了险境。
  安史之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官,但他不忘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光晟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光晟的官越做越大,官运甚是亨通。
  当时在位的唐德宗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引起了各地节度使的不满。建中三年(782)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泾师之变”。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成为唐朝继玄宗、代宗以后又一位出京避乱的皇帝。
  兵变获得了暂时的成功,叛军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的军队日渐接近奉天。在这种情况下,朱酢、张光员只能退回到长安。
  次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率领大军已经迫近长安。朱酢将五千精兵交给张光晟,命他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酢大势已去,对自己当时背叛德宗深悔不已,于是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长安。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朱酢逃远后,再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酢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激涕零。
  此后,李晟每次举行宴会,总要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宾客们对此非常反感,有的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沼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情救命,只好执行,将张光晟押赴了刑场。
  临死时,张光晟悲哀他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来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风清云淡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了空大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2-2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12-2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的介绍让我长了知识!   
遥握问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0-3 2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