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小
刚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小召,住在前不着村,后不着院的车马店东头的一间土房里,人生地疏,草荒房稀,要上学,据说离有学校的公庙子大约还有三十多里路,所以,一时间就只能待在家里。这倒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熟悉大阴山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想起那时的感受,2014年9月2日,作【中华新韵】《五绝 .野观》——人行千里路,塞外见新天;远望青山麓,风吹透骨寒。
内蒙古比河南显然是冷多了。在山坡的草丛里拾牛粪,一阵风来,干枯的芷笈杆嘶嘶作响。有大风的时候更是飞沙走石。只有积攒了足够的燃料,屋子里才会火旺炕热,充满温馨……
车马店主家只有一个女孩,叫小弟子,和我的妹妹淑云都有五六岁大小,常在一起玩。记得有一次,小弟子刚吃完肉,嘴唇上还油光光的,忽然跑在隔壁回族邻居家要水喝……女主人一时很为难。小孩不懂事,执意要喝,邻居几乎要气哭了……我见此景,就哄着她到我家畅饮。以之,我知道了真正的清真是很讲究的!水,并不珍贵,出了围墙往南不远就有一口井,井台向上凸着。店主人备好了打水的桶和绳子,放下去,拉上来倒在自己的桶里,就可以抬走——妹妹要帮我干活,就找了一根长长的棍子,水桶放在离我很近的地方,勉强可以走;但总比一个人提水好得多。
母亲除了做饭,还要忙着给我准备上学用的行李。那时候,家里最值钱的要算新买的红色毛毯了。谁知烧饭时候怎么火星就迸到了上面,糊味挺浓,幸好发现得早,仅烧了一个小洞。后来,妈妈细心地用布把它补好,粗心的人一时也发现不了——它,一直跟随我们家几十年!倒也算不上传家宝。母亲给我套了一床黑底小花的被子,和一铺单人的褥子,外面用一个棕毯子包裹好,捆上——它,一直陪我走上工作岗位,过完了单身的生活!
行装备好,父亲翻着语文、数学书大体给我说说,就到住地东边的公庙子小学去上课了。内蒙的话和山西比较接近,和我们河南腔有些两样。说快了,不大好懂,听课的兴趣似乎也不很浓,到现在竟搜索不出一点记忆来。音乐课,有点儿影像,但也不真切。倒是记得学生住的是土炕,吃的是小米干饭糊土豆……我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我的吃住,都是由父亲的朋友——厨师薛广福给安排的,一切都还顺利、方便。只是先住在厨房里,后来又挪在澡堂的外屋,深夜里有些害怕,不少暗暗地流眼泪……想起家乡的小伙伴,也会引起一串串的思念!现在看到这张图片,犹有当年的影子,但岁月沧桑,山是人非……忆之,2014年9月4日,作410、【中华新韵】《五绝 .旧地》——1956年初,在公庙子上小学,几十年后,网上见此地情景,已感陌生…… 公庙山依在,忽焉向耄人,今观拥万众,不是那时民。
在公庙子的短暂的学习生活,让我有了人生的新的体验,为今后的独立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业上,不管怎麽样,我参加期末考试,几科的成绩都还考及格了。这给转学确实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因为父亲的单位要调往山西接受新的工作任务,所以,过了年,就让我转到包头上学了。1956年3月,我已到包头铁二小五四班上课。当时工程部门的孩子大多都分在这个班学习,故而,走读生少,小学生也有很多人住校。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住校生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一日三餐,花样挺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像当下的自助餐。每月的伙食费12元钱……比较上中学以后的伙食,确实没有这个时候好!
晚上休息,再不必恐惧独处的痛苦——男同学几十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睡的是通铺,南北两排,十分热闹。有人说笑话,有人讲故事,真是谈笑风生……就这样,我渐渐地熟悉了环境,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想家的念头也越来越淡了。
彼此交往之后,发现不少同学星期天到铁路俱乐部借大部头的书看,我很羡慕,于是也学着别人陆续借了《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书拿回来阅读,倒懂不懂地浏览,可也大体上会弄清故事的梗概。少年人记性好,从而也有了与朋友交流的新的谈资……记得那时候能侃侃地讲《三侠五义》,到如今却忘得一干二净:青春时候,反复吟诵,才会成为永久记忆……
如今想来,这便是我阅读长篇小说的最早的时间了。习作上,也主动写过《小树》这样的文章,颇受当时老师的好评。就这样,潜滋暗长的学习兴趣似乎也越来越高了。
从农村来到城市,这是一个较大的飞跃……觉得眼界真的开阔了不少……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确实应了父亲常说的“世事经过蜀道平”这句话。生命有限,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真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最近,看看史仲文的经历——“我三年级时读完了《三国演义》,后来又开始读《水浒传》《西游记》。六年级时,实在没有书读的我又开始啃《毛泽东选集》,书里面讲到马克思、恩格斯啊,我不懂,又继续开始读马列的书,像《国家与革命》《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等等都大概在16岁就读完了。”觉得自己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太晚了:我13岁才开始接触大部头著作;而史仲文16岁就读完了很多书——这差距实在太大了啊!想起杨振宁从小就读《龙文鞭影》的事,我感觉儿时的启蒙教育太重要了!现在人搞胎教,确实有意义啊……
“要想写书,先拼命读书”, 史仲文的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厚积薄发,是很有道理的!
在铁小一年多,我读完了小学六年级。现在看到小学毕业时候的照片,真是百感交集!回忆这段经历,2012年元月9日,我写了一首《七绝.二小》:铁路东河双铁小,包头三局老城郊;人生今览开初照,转瞬春秋五七交。(2012年2月7日按律修改)。
“人生今览开初照”,是说小学毕业证上,留存着我一生中最早的一张照片……如今看来,确也弥足珍贵了!影像犹存童稚景,如今已现苍须颜!岁月不欺人啊!
1957年7月,我顺利地考入了铁三局的包头铁路中学。从而开始了求学的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