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心就是好 于 2014-9-9 18:08 编辑
中秋遐思 中秋月不明,细雨击窗棂。心绪飞天外,遥遥不了情。 人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尽管现在我是妻贤女孝、爱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快乐家庭,但每逢佳节,幼年时在故乡过节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如真似幻,萦绕心怀,挥之不去。 记忆中的故乡是那样的令人怀念。高大的土城墙下一座农家小院,厚重的大门被布满老茧的手磨得锃明发亮的门环记录着岁月的沧桑,高大的洋槐树上的老鸹窝像一个个岗楼为老屋守卫瞭望,多姿多彩的蜀葵和火红的石榴花把古老的庭院装点得生机盎然,鸡鸣狗吠和池塘里远远传来的高一声低一声的蛙鸣。。。都是我难以忘却的美好回忆。但最难忘的还要数那温馨祥和的中秋节之夜。 那时的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奢侈,中秋节虽然也时兴走亲戚、送月饼,但月饼都是请人做,我们村有一位姓靳的爷爷,做的月饼很好吃,几乎全村的人都是请他做。各家按要求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如白面、清油、冰糖和青红丝等,请师傅上门做。代作月饼一般不收取劳务费,只是送一些自产的鸡蛋、挂面,或者干脆就把做好的月饼带点回去即可。 做好的月饼主要是送亲戚,一般是每八块一封,用两层白麻纸包好,上面放一张印着字的红纸,用细的麻绳或纸绳捆扎好就可以送人了。 我们那儿一天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午饭一般在三点多钟吃,吃完饭还要下地干一晌活。八月十五这天,每逢天气晴朗,傍晚收工后,清洗收拾完毕,一家人便围坐在小院子里。在那里,奶奶早早地就摆好了小饭桌和小板凳,几个干净的盘子里分别放着切成小块的月饼,还有红枣,石榴,有时还有姑姑家送来的甜梨,也洗干净切成块摆在盘子里。白瓷茶壶里沏着庄稼人爱喝的热腾腾的砖茶,桌子四周还摆放着筷子。 平时吃饭时媳妇是不上桌子的,但这天例外,奶奶会招呼妈妈和婶婶们都到桌子边坐定。大人都坐在板凳或者用麦草拧成的草墩上,小孩子一会儿在旁边嬉闹,一会儿又依偎在妈妈怀里,从桌子上拿一块吃的东西就又赶快跑开了。 月亮升起在高高的天空,把银白色的月光洒满充满欢乐的小院,一阵清凉的晚风带来秋田的清香。万籁寂静,只听见蛐蛐儿在墙角低唱。偶尔还会听到巷子里不知从谁家传来的爽朗的笑声。男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秋天的收成和明年的生产计划。女人们坐得稍远一点轻声细语地讨论着手里的活计和孩子的调皮。我总要缠着奶奶讲那百听不厌的关于月亮的话题,什么嫦娥奔月啦,吴刚玉兔啦。。。奶奶本不想再给我讲这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故事,但拗不过我的再三恳求,便望着月亮慢慢地讲起来,讲着讲着就陷入了沉思,不知是想起了早逝的爷爷,还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有时候我听着听着就趴在奶奶的膝上进入了梦乡。。。 现在,奶奶和父亲都早已过世,故乡的小院虽在,却已是满院荒草,铁锁把门。但每逢中秋,我都会想起那故乡的明月,清凉的晚风,新鲜的水果和清香的自制月饼,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奶奶那亲切和蔼的语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秋节的过法也大不相同,虽然房子越住越大,礼送得越来越重,但却再也找不回当初过节的意境和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