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4-7-22 15:04 编辑
41、原平
41(2)、原平留影
41、搬迁 (2012年3月17日) 许树人 川黔山水地, 美景不虚谈; 实地欣观赏, 由西搬向南。
初访 从59年由宁武搬家到原平,转眼就是六七年,我也从中学生成长为大学生……父亲却一直在原平工程处总务科作职员,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着全家七口人,生活上只是糊口而已!但那时候的人,也自有其乐…… 1965年前,原平工程处调往西南支援三线——参加修川黔铁路的工作,我的父亲被分配到遵义车务段的南宫山地区食堂当管理员。 为此,暑假期间,我和大妹子淑云得以经太原、郑州、宝鸡,绕成都、重庆,到江南的四川、贵州看看。 去之前,我们全家人到原平街里照了个全家福,准备把它带给父亲——这成了我们一家最早的一张珍贵的合影。每每看到了它,就让我想起了在原平的日日夜夜…… 现在看到这张合家欢,更有感触,2012年3月16日,随便写了几句,算是对它的说明——《七绝·大学(4)》:六五原平七月天,父亲支三已超年;全家首次留时影,兄妹探亲带贵川。这时候,我将读大三啦,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读书的最后岁月了!因为返校后不久,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作为一个北方长大的孩子,第一次去青山绿水的南方,虽说要坐两三天的火车,但心里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的……母亲给带了白面烙的油馍,渴了喝点火车上打的开水,其他时间,都在看窗外的风景…… 过了几次黄河,只有这一次才认真领略了它的奔腾、壮阔……回忆时景时情,2011年11月18日,作《五绝·观景 》: 漫漫黄河水, 奔腾万马来; 天红行色壮, 山远墨云开。 (2012年2月23日按律修改) 记得过了宝鸡,火车换上了电力机车,在盘山道上呼啸着快速前进,那时心里更惬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天险之路,在这里已经是如履平地了。首次入川,热情的四川人主动地给介绍着山水、城市、物产,龙门阵显得很热烈…… 不时地依窗望去,那古栈道上残存的痕迹,仍昭示着先辈们攀爬的勇气和艰辛!悬崖峭壁,飞瀑激流,真让人领略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的险要! 吹着、看着,火车很快就到了秦岭。接下来便是天府之国的地界了,观瞻的情绪似乎更加浓厚。这时候,那个热心的四川人又给我们讲起了成都繁华的盐市口,这使我们似乎也有了游览的大致目标。 成都下车后,在车站附近吃碗面,觉得麻辣味十足,但味道还真好。付费的时候,问多少钱一碗,回答说:“角陆!角陆!”猛一听,真有点不习惯;自己会意了一下,就悄悄地去结了帐…… 成都的街道横平竖直,感觉着比较规整。但是,我们顺着一个方向走着、看着,最终还是找不到了火车站,还得问路……毕竟是大地方,尽管有人指点,短时间,看来还是玩不转的! 坐上了去重庆的火车后,又遇到一位好“吹牛”的热心人,他主动地给我们讲述着朝天门的景物,使我的兴趣大增,一时间,没有了丝毫的睡意。 夜里,过了江津,突然下起雨来,隔窗看着江边的万家灯火,颇多感慨……如今忆及当时情景,2011年11月17日,我写了一首《五绝·过江津》——沿江灯火闪,逶迤一龙行;天外飞鸣雨,依窗听乱声。(2012年2月23日又按律作些修改) 火车一直沿着长江的北岸向前行进。夜晚的江畔,灯火闪烁,蜿蜒连绵的光龙,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疆界,俯仰都是灿烂的色彩;南方四季如春的景致,的确给北方长大的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迫不及待地想快点到达美丽的山城,但上车的人太多,车晚点了不少。下车签字后,只有大半天的时间了。 驻足仰望,扑面而来的半山车道、空中楼阁映入眼帘,心里顿觉壮观,山城的雄伟景象给我的脑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坐缆车上到两路口,感觉无比新鲜,回味的时候也颇感惊险。 沿着街走走看看,东拐西折的,不时地出现的陡梯、高房,让人顿生危险之念。 好不容易到了朝天门,看到无边的大水,浩瀚无比,觉得我的头都是懵的……因为一路上没有睡好觉,玩的兴趣也不高…… 于是,原路返回,再换车赶路。过了小南海,火车过桥南行,再浏览一些山水,就到了空气潮润、绿竹遍野的贵州……回忆当时情景,2012年12月18日作《五绝.水乡》 : 碧水漾池塘, 栏桥荡拱妆; 伞红沿细路,簇舍是家乡。 南宫山下车后,那时候,车务段的机关还在铁路的西侧。我们找到了地区食堂,父亲领我们吃了饭,就到铁路东看家属宿舍,最后在一山坡的南头,终于看好了一处住宅…… 一路西绕南下,沿途川黔的山山水水,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印象。 我们返程之后,没过多久,我们山西的家,也就从原平迁到了贵州遵义的南宫山。 算起来,父母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我的姊妹兄弟也扎根在贵阳、遵义……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