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4-6-27 06:14 编辑
(刊于《中国网》) 冀州名称含数字的村庄 河北省冀州市有近400个村,包括建制(行政)村和自然村,其中,有23个村庄的村名称谓中,含带着数字,占全市总村数的6 %。 冀州这些村名中,含带的数字,涉及到从1到10除去7和9,有8个数字,还有百和千,共计10个。 冀州这些含带着数字的村名中,有以下5个类别。 1.至城距离。这类村名的有5个村庄,均在县(市)城区周边,至城区距离不太远,现都隶属冀州(城关)镇。有三里庄村、五里井村、八里庄村、北八里庄村和十里铺村。数字“3、5、8、10”,都是说的该村距离城区的华里数量。5个村中,五里井村是个自然村,其他4个村是建制(行政)村。 2.属于序号。这类村名的有8个村庄,是冀州镇的一铺村、二铺村、三铺村、四铺村4个村和官道李镇的衡尚营一大队村、衡尚营二大队村、衡尚营三大队村、衡尚营四大队村(简称衡一、衡二、衡三、衡四)4个村。4个“铺”村,同在城区内,历史上村里就都有许多商业、饮食店铺,因而取作“铺”。用数字序号区别各个村庄。衡尚营的4个村,同属1个自然村,用数字序号区别4个建制(行政)村。 3.源于合并。这类村名的有3个村庄,是徐家庄乡四寨子村、北漳淮乡三合庄村和南午村镇赵三庄村。这3个村庄,都是由若干个村合并而成。四寨子村,于1942年由官道寨子、牛家寨子、王家寨子、乔家寨子和杨庄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个建制(行政)村,命名为四寨子。三合庄村,于1938年由林家窑、姚家窑和杨家窑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个建制(行政)村,称谓三合庄。赵三庄村,于1946年由赵家庄、前赵家庄和陈家庄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个建制(行政)村,取名为赵三庄。 4.表物数量。这类村名的有2个村庄,是冀州镇的双庙村和双冢村。2个村都是村里有“双(即2)”物:双庙村因为在村中有玉皇和三仙女2座香火兴盛的庙宇而命名;双冢村因为村东北有相连的2个古冢而命名。古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高6米。据《周书》载,古冢为汉赵王张耳之墓。现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5.内含典故。这类村名的有5个村庄,5个村庄的命名,各有故事。 码头李镇伍百口村,位于冀州城区西北30公里处。 明燕王扫北时,曾经在此设有1座监狱。据说,在该监狱内,有一次,同时诛杀了500名囚犯,故该地有“伍百囚”之称。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从山西洪洞的迁民来此定居,就定了村名为伍百丘。民国18年(1929年),改名为伍百口。 2012年,该村有218户,682人,2750亩耕地。 西王庄镇五分村,位于冀州城区西南40公里处。 该村建于明朝以前,原名五镇村。当时交纳钱粮的标准,是按照村庄大小和耕地多少分为10等、10分,该村属中等,正好五分。后来,人们便习称“五分”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2012年,该村有288户,1214人,2311亩耕地。改革开放后,该村民营企业比较发达。 官道李镇千户营村,是个自然村,属官道李建制(行政)村。在冀州西北部。 该村历史悠久,因为曾经是朝廷敕封千户侯的营地,故定村名为千户营,一直沿用。 抗日战争时,日寇按照地图查到这个村庄,从村名判断应该是个大村镇,确定在此修建炮楼。实地一看,却是个仅有20多户的很小村庄,气急败坏地把村民全部赶走,民房全部拆毁,建了大小5个炮楼,成为侵略冀州的1个较大据点。1945年冀州解放后,该村村民回归原地,重建了家园。 该村仅仅有20多户,不足100人。 周村镇百户庄村,位于冀州城区西南10公里处。 据志书记载,该村在明朝初期是个军屯,是军队管辖之地。后来,朝廷敕封1位百户侯于此。成为村庄之后,定村名为百户庄,一直沿用。 2012年,该村有78户,217人,815亩耕地。 魏家屯镇陆村,位于冀州城区北偏东7公里处。属冀州市,2008年,划归衡水湖管理委员会代管。陆村的“陆”,不读表数字的“liu”,而读作“lu”。 该村汉朝时该村就有人居住。村里的西大庙碑文记载,该村原名禄村。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陆氏、谷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仍沿用原名。后陆氏在朝为官,靠势力把村名改“禄”为“陆”,称陆村。 该村西临盐河故道。有490户,1275人,2074亩耕地。民营企业有比较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