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标点的魅力 (本人原创) 一、 老掉牙的故事。 某人到朋友家做客,住了好几天,主人不胜烦恼,适逢下雨,于是借机在墙上写了两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知其意拿起笔点了标点,又调侃他: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于是客人又不走了。主人很生气,蹭掉墙上的标点,重新填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二、 几千年被人误解的一句话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几千年来,人们总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老百姓只能让他这样做,不能让他知道为何这样做。最后经专家用标点符号鉴定,原句真意是这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百姓知道怎么做才对,就由他们去做。百姓不知道怎么做,就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三、 唐诗《清明》还可以这样改编 唐.杜牧《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可以改成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还可以改变成小品剧本: 时间)清明时节。 场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 场景)欲断魂 道白)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被吓出来的诗改词: 清代,西太后慈禧命一位文人为她书写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位老先生战战兢兢地地写着,漏了一个“间”字,这是欺君之罪,老佛爷勃然大怒,老先生急中生智,忙说道:“老佛爷息怒,我写的是王之涣的一首词。”他把标点一点,凉州词真变成了一首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