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4-5-16 07:44 编辑
30、骑车(相似)
30(2)、远望故乡(相似)
30、归宿 (2012年2月12日) 许树人 赵大楼南坟许祖, 村东渠水灌浇频; 长龙漫漫无边际, 雨雨风风滋后人。
二伯 说及品高无语,那其实是许许多多平凡人的本性。安分守己,默不作声,辛辛勤勤地苦干,忍忍让让地为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实实在在靠的是这帮人! 搬来城市住新房, 一夜难眠早起床; 饭好恐迟媳子吃, 几番热了粥还凉。(《七绝.忙早点》2014年元月7日作)——这是在为儿孙而忙; 离城十里骑行早, 集市空寒小贩枭; 脱手只能强忍价, 家忙急行病翁哓。(《七绝.卖桃婆》2014年元月1日作)——这是在为生计而忙;立身航母望鹰飞, 怒放心花斑鬓微;暗令病疼随汗去, 英雄自古死如归。(《七绝.颂罗阳》2012年12月6日作)——这是在为国家而忙…… 我的二伯,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啊。他叫许俊业,个头比我的大伯还高些,做事利利索索,行动更显得魁梧。他为人很直正,常常是默无言语。他也没上过学,但经商颇有头脑。 我家1954年以前的豫丰纸店,他是主要的经营者。我犹记得,有时从新郑城里回家时,他曾骑自行车带着我——坐在前面的横梁上,看着车轮飞快地滚动迅跑,那简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那时候,二伯是家里唯一会骑自行车的人,我是跟着坐车比较多的孩子。这在当时可以成为很好的谈资——那时候,说实在的,村子里会骑车的人也确实不多…… 二伯也是带我第一次坐火车的人。在当时封闭、落后的农村里,能有机会到外面看看精彩的世界,那可是梦寐难求的事情!尽管两个人都怯生生地看着陌生的人、陌生的地,但心里却充满了说不完的新鲜和激动…… 谁能想到,见识颇多的二伯,年轻时候结婚时却让人家给调过包!听大人说,二伯娶过两次亲:第一次娶来的那个,说是有些窝囊,如用整个手擤鼻子等,十分邋遢,不知怎么就娶进门了!一家人始终都看不惯,后来还是想办法把她给打发走了。包办婚姻,看来还是有许多弊病。花钱、费事,小心着、小心着都会被人骗了! 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世事有些确实如此!按说上过一次当了,应该不会再被人骗,其实不然。谁知第二次娶亲又让人家给调了包——去家里相的是一表人才的周正的姐姐,花轿抬来的却是稍逊一筹的另外的妹妹:命运若此,一言难尽!以后的日子也就只好这麽将就着过了…… 二大娘的儿女不少,但男孩只有一个。小时叫孬孩,大了称树奇。青壮时候,曾到新疆去打过工,且在那里找了个四川籍的媳妇,名字好像叫佳荣。他们有了儿子——志疆以后,又携眷归里…… 姑娘倒有好几个,大概分别叫晚琴、新琴、彩琴、月琴、凤琴吧。 晚琴,和新郑毛园的牛德结婚的时候,正是困难时期,据说一代面粉就算聘礼了!想来也让人心酸……新琴,在老观李成了家,听说女婿当过生产队的会记。按理说应该不错。 她俩是树奇的姐姐,小时候见过面,所以,还有印象;另外三个妹妹,都是我离家后出生的,年龄小些,以后的情况也就说不清楚了。 二大娘的娘家是赵大楼的,离黄桥有十来里路,位置在黄桥村的东南角上。我小时候步行去相庄外祖母家的路上,会远远地看到这个村庄——几乎是东西着长长的一条街…… 赵大楼的东头好像有一座四方的高楼,也许是标志性的建筑,但弄不清村名的缘起。村子东南边的空地上,东北西南方向上纵排着许家祖上的诸多坟头。远望着是众多高低不等的土堆。零星的有几棵柏树,原没有碑…… 现在,坟地的东边有一条大水渠。南北望去,毫无遮挡。葬我大伯时,听村里一个老农说,这便是自然形成的好风水…… 至于祖先选择这块地方有甚麽道理,无人说过。 提到风水,我想到陕西的梁山。“唐高宗登基后不久,就派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二人同时看中了梁山的风水。梁山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可以说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 相比观察臆测,赵大楼这块坟地,前后十分开阔,气运畅通,给人的视野留下了无限的延伸空间……我觉得,这也许才是这个地方的优点。 我常想,在适当的时候给祖辈立上一块石碑,以光扬许家先人的恩德业绩,虽然我的父母并没有安息在这里,也还是应该这样做,但是,一直到如今,尚未能如愿。 父母的墓地上是有碑的,坟头在贵州遵义南宫山西南的一座山上,遥遥地朢着东北方……我的父亲生前一直都在怀念自己的家乡。我的大半生,从内蒙到贵州,从贵州到河南,放弃了许多,也完全是为了实现他返乡的意愿。这个事情,也只有爹知、娘知、我知了…… 1992年的秋天,经过不懈的努力,父母终于回到了河南漯河啦,那个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心花怒放正有时啊!然而,现实和意愿往往是有矛盾的!由于父母常年在南方生活惯了,北方寒冷的冬日已无法适应;加上母亲对贵州儿孙的思念,几个月后,他们最终还是决定重回南宫山。 1997年农历七月,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家乡的惦念一直未断!在南宫山铁路医院住院时,我陪着他,犹夜不能寐,甚至于恍惚地觉得祖母在喊他去赶集…… 诸多事情并不都遂人愿。尽管父亲有老归故里的愿望,但最后,他还是老在了远离故里的耸山峻岭的异乡……念此,2013年元月10日,作《七绝.相仿》:龙山昂首向东方, 父母坟碑青翠藏; 逼似新庄黔北地, 念亲常望郑韩乡。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夙愿,让他在文章中实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