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1-8-6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4-5-1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州爱莲闲人 于 2014-5-10 21:49 编辑
客家人 发表于 2014-5-10 21:17
京华城,好大的名气!十里瘦西湖,千株杨柳青,美!
人称“柳”为“杨柳”,是否与扬州多柳,或运河岸 ...
杨柳情
春水绿杨思故里
正如中国的茶文化、花文化、竹文化一样,中国的杨柳文化也是源远流长,蔚为大观。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清人笔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杨柳在文人墨客的心中,一直是作为诗意的形象存在着。
唐代诗人刘禹锡与白居易,作为唱和诗友,创制了清新优雅的“杨柳枝词”。其中广为流传者略选一二。刘禹锡诗云:“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白居易诗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据说,唐宣宗即位后,听宫中的乐师唱起了白居易这首《杨柳枝》,便问道,这是谁写的?左右人告诉是白居易所作,并说永丰是洛阳的一个坊,坊的西南角荒苑中有垂柳一株,枝条繁茂。皇上听了居然很有兴趣,命人去折取了两根柳枝栽在皇宫里。
或许是因为杨柳树柔枝长条具有婉约之美的特征,故而,在古典诗词中,常将杨柳与离别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古代柳树多栽种在送行的大道旁,长条低垂,依依恋人,攀折一支,送与远行亲友,“柳”、“留”同音啊。你听李白的这首《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更加经典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因为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太精彩了,很快被人谱上乐曲,当作送别曲广为传唱。但这首诗只有四句,而且每句字数相同,唱起来不免有些单调,因此,乐工们常将诗句反复唱几遍,即所谓叠唱。到了北宋,这首送别诗被人改成专供歌唱的《阳关三叠》:
长亭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故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叹商与参,寄予丝桐,对景那禁伤情。盼征旌,盼征旌,未审何日归程。对酌此香醪,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楚天湘水隔渊星,早早托鳞鸿。情最殷,情最殷,情意最殷。奚忍分,奚忍分,从今别后,两地相思万种,有谁告陈。
在古代扬州,将离别之情写得最悲怆的恐怕要数唐末诗人郑谷了,他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至于或者客居他乡,或者奔波在途的历代扬州游子们,则更是经常以杨柳、绿杨等来指代故乡扬州。请听革命烈士江上青一九三九年在烽火连天的征途中寄给胞弟江树峰的一首七律:
过隙光阴似白驹,
十年患难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战,
别绪全凭一雁书。
春水绿杨思故里,
秋山红叶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劳燕,
互问风尘老病无。
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别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