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4-4-23 09:57 编辑
23、榆钱(相似)
23(2)、齐驱
(23)气逝 (2012年元月14日) 许树人 十多丁口一人家, 祖母精持少语哗; 偶起闲非生愤懑, 人寰撒手坐莲花。
大家 夕阳天天落山,枫叶秋来红野;老树成行的路永远走不到尽头!来到人间,从小到老,有斩不完的荆棘,一代人走过去,一代人又跟上来,日子倒是一天比一天好…… 想想50年代的家人,却是那样的无奈! 母亲带病回到乡里,稍好仍然操持着她原来的活路——该下地干活就去干活,轮到做饭就在家做饭!表面上原本也没有什么大的冲突…… 在黄桥村里 ,宅院中还有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一个锅里吃饭,一同地里干活,在祖母的统筹下,两地家人齐心合力,就这样分别在老家和县城里忙活着…… 祖母一生中,为人厚道,做事总是谨谨慎慎,从不好事、多事。她几乎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踩”的宅老人了。譬如说,黄桥离东边的京汉铁路并不十分远吧,可她一辈子连火车都没看过! 奋斗人有进,事业拼搏成。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有了好的势头,却因为一个偶然的事情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不幸——春日天长,人盼野青。可能是由于春天采摘榆钱吃的事吧,竟因为一棵榆树的归属,家里人和别人发生了一场争执。祖母据理力争,不肯相让,结果是被传到梨河乡里去说说道理。经过一些曲折,最终也弄清了是非——实情是,别人寻衅滋事,并不怨我家。 不过,经由此番风波,祖母回来之后,也一直在生闷气——她毕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从来没和人发生过口角,暗中以为,此事让她抛头露面,似乎是丢了脸,竟多日郁郁不乐;愤懑集结在心里,茶饭不思,夜难成眠,静卧数日,最后竟然一病不起! 临终前,祖母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四肢冰凉——当时有“闭四梢”的说法。就这样,因为一次无端的争执,几天后,就溘然与世长辞了。 当时我有五六岁,还害着红眼病。但是,棺木竖陈在堂屋里,在门台下烧纸的场面,至今也还记得清清楚楚。送葬那天,哭声震天。有几辆铁轱辘车排着,浩浩荡荡,也颇壮观。 念此,2014年4月22日作 382、【中华新韵】《七绝.念祖母》——早年慕亮痴情女,陪祖书文度苦生;调理诸媳多和睦,家兴业旺诣天宫。 记得五“七”大祭的时候,待了不少的客。在去后院的路口上盘了个大火,好像还请了村里有名的厨师黄庆园,帮手不少,显得很热闹;开宴时,满院子都是桌,熙熙攘攘。上坟时,抬着纸扎的房屋、车马、童男童女、用具等,引人一路观望…… 祖母去世后,在她的房间里,还找到了一些过时的“老头票” 。我记得还用它叠过飞机呢……如今想来,当时如祖母这样的人不少,勤劳节用,有点钱就知道积攒着,也不舍得随便花掉!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啊…… 服丧期间,只有我和母亲、妹妹仍在堂屋东厢住着,特别是夜里,想起祖母辞世时的事情,心里头总是有些不踏实。可以说,母亲和我们是过了一段担惊害怕的日子。 记得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初曾用铡刀横挡住东耳房门口。尽管如此,我的妹妹淑云,半夜睡醒还经常发癔症,她用手指着说看见祖母的样子。弄得我晚上一个人也不敢进屋子。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屋里先点着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堂屋门,猛一抬头,就看见椅子上有个白的东西,吓得扭头就往回跑,不小心还摔了个跟头。后来妈妈跟着进来时,才发现椅子上放的是一斗刚磨好的面。真是虚惊一场。如此看来,人们精神紧张的时候,对周围的环境的观察,就会感觉不很正常…… 过了一些时候,我大娘又搬回了堂屋居住。人多了,大家的心情到底也好了许多。 祖父、祖母相继离我们而去了。我既不知道他们的生卒年月,也不知道他们的属相,深感愧疚!2014年是个马年,孙儿远在上海,送二老两匹马吧!且以2012年6月11日写的《七绝.齐驱》敬上—— 四蹄凭空跃, 鬃尾向天飞; 好友犹骐马, 并行总相依。 [size=16.363636016845703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