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4-4-4 10:36 编辑
8、老宅一角(相似)
8(2)、楼院(近似)
(一) 故居旧影今犹在 轩辕西衙书状呈
(8)旺门 (2011年12月19日) 许树人 曾祖名征弟, 辛勤创业坚; 许家成院落, 瓦草有新天。
曾祖 我的曾祖父,叫许征弟,按照家谱,他当是许衡的18代传人。 其父闻琢,生有二男。 老大名征科(传曰登科,似有道理)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清杰——佩玉的父亲,他们住在我家东北角的院子里;清万——开昌的父亲(礼宾、复礼的爷爷),他们大多都住在前街;清莲——金仓与金甫的父亲,他们也在前街独立成家。 相对而言,老大的后代居住较为分散——佩玉家,在我家大门口的右侧偏北的院里,住的是西屋,他和开昌的老大礼宾哥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礼宾哥住的是北屋。不知是否和他没有亲生有关系。 开昌家的房子,是在前街路北的中央,只是老二老三,常年在外当工人,后代们几乎都没有见过面。只隐约记得复立哥的儿子是叫运龙。 金仓、金甫家,是在开昌家的东边,他们的房子靠后些,大门前有一个长长的过道。记得吃大锅饭的时候,厨房的灶火就盘在他家临街的过道口。 从我家到前街有个捷径——出我家的二门向前有个豁口,直走十米,右拐,可进入金家家的后门。他们的东屋是瓦房堂屋,高高的,有门台,五奶奶住着。北屋和西屋,是草房,显得低矮些。他们虽说住得离我们家稍远一点,不过,彼此之间的过从也不算少。那五奶奶,后来跟着金甫到了包头的东河区,我记得还去他们那里的家见过面…… 老二征弟(按:曰登第,更有道理)——是我的曾祖父。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清彦——金监、金璋、金冠、保善的父亲,老二清泉——金华的父亲,老三清玉——金选的父亲,老四清儒——又名九如,是建业、俊业、近业的父亲;是我的亲爷爷。 曾祖在家中,排行老二,听我的大伯许建业讲,他可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 据言,他的个子并不甚高,但却很有本事。 现在看来,要和老大征科相比,他的家业真够庞大的了…… 在这个家族中,从老大清彦的几个儿子所居住的楼房看,他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东南边的楼院是清一色的二层楼的瓦房,金璋住东屋,金冠住西屋,二奶奶同宝善又把堂屋房在北边开门、围院,这在当时应该是家大业大的富足人家啊! 老二清泉,老三清玉,老四清儒,虽没有盖楼,却各自独立成家…… 就我家和几个单独成院的小弟兄相比,地方也不算小。毕竟是三男共营的大家! 我家原有的住房——三间瓦房、三间草房,前面还有牲口屋和大门楼,据说也是经他的手建起来的…… 曾祖的四个儿子,各有家业,但从房子看,这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兴旺发达的人家啊!这就是黄桥许家的基础,这就是黄桥许家的祖根…… 如此说来,大伯许建业的话洵非虚言,曾祖父确实是一个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使我想到了绽放短暂的花,它毕竟有灿烂辉煌的一刻!2012年7月4日作《五绝·昙花》 :久闻昙一现, 今睹美娇嫣; 岁月常多蓄, 花开惊动天…… 在他的下辈人中,就创家立业来看,虽说都有许多艰辛的努力,但并未有真正的超越之者。 逐代看看我们的家吧——祖父清儒,不仅没有新的发展,而且卖掉了大多的田产;父辈弟兄三人,虽齐心重整家业,然而也没有营造新的房舍;到了我们这一代,虽说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新住处,可是,这原有的住所,却弄得不复存在了…… 黄桥许家,生生不息,繁衍迄今,想来应该有说不完的故事,然而,即使是在看到《许氏家谱》以后,所知道的也仅仅就这麽一点点:因为我十二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故乡。更多的情况自己并不晓得,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村子里年岁长的,想着了解的情况一定会比我多得多,但是一时又没有机会和他们交谈…… 就自己的家族而言,当我来到黄桥这个许家的时候,祖父早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他排行老四,其他的祖辈比他年长,自然也没见过。家族中仅二奶奶我还记事,却从没有听她说过老一辈的事情。 诸多家情,都是听父辈们偶尔无意中述说的。 所以,暂时也只好凭着我的记忆来书写这些东西,如此而已,别无良策。 现在,曾祖父的子孙,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他们大多分布在许家前后的两条街上,住上了统一规划的排房,日居月诸,延续着许家人的烟火。他们应该是黄桥许家的重要成员。 我小时候在此生、在此长的那些房子,已代之以全新的砖舍;家乡老宅的旧貌,也只好让它们在我的记忆中永存了…… 忽然看到沙漠里坚挺的枯枝,百感交集。2012年5月14日,作《七绝 .胡杨 》: 艰难生长几多代, 生命枯萎犹挺撑; 人世靓丽宜惜视, 打拼宜效木高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