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原一丁 于 2012-7-7 08:56 编辑
记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时刻 2012年6月29日夜晚,是辽阔大草原激情燃烧的夜晚。熊熊的激情火焰照亮北国千里草原,照亮美丽的金莲川大草原的夜空,让千百万草原儿女彻夜欢歌笑语,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历经十一年艰苦卓绝的申遗历程,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草原儿女不懈的拼搏奋斗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兰旗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终于成功了。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世界文物保护零的突破,也是正兰旗八万多草原儿女日夜期盼的实现。正如蒙古史学专家沙-东希格说的那样:“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说明世界各国已经公认元上都的历史就是世界的历史。”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大喜事,也是正兰旗各族人民的大喜事。这次申遗成功,标致正兰旗文物保护工作步入新的台阶,为正兰旗的旅游事业奠定了雄厚基础。在这一世界闻名品牌的推动下,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会有一个新的起点,向更高的领域挺进,一个崭新的文化面貌随之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 一份来自俄国圣彼得堡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消息,那是定格在2012年6月29日22时23分夜晚的信息。大会申报的36项遗址审议报告中,中国的澄江化石群和文化遗产的元上都遗址顺利通过审议。喜讯通过电波传回祖国,传到内蒙大草原,传到金莲川大草原,……中国文物局发来贺电,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来贺电,对正兰旗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元上都遗址申遗圆满成功”,特大喜讯传遍社会各界群众中,各族草原儿女欢欣鼓舞,彻夜庆祝,鞭炮齐鸣,奔走相告,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发着内心的喜悦。 这座曾经闻名世界的古城,如今静静地匍匐于鲜花盛开的金莲川草原上,向世人昭示着历史演绎的过程。平坦的草原上展示着元上都古城遗址容貌,巨大的城池虽然坍塌散落在原野上,可仍然清晰见其规模的宏伟,雄壮所在。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兰旗与多伦县境内,处在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金莲川地带上,这里曾经是元世祖忽必烈汗的第一座都城(1263——1273年)和其后元代各帝的夏都(1274——1368年)。忽必烈汗的这座都城,占地面积25131。27公顷,拥有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轮廓清晰;缓冲区面积150721。96公顷,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 元上都城池坐落在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书称赞其“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分布18平方公里范围内。它充分体现出元代夏都的整体格局与营造特色,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悠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遗址之一。 现存遗址由城址(含宫城、皇城、外城)以及城垣外的关厢和城市防洪渠组成。遗存的类型有城墙、城门、道路、护城河、防洪渠、及宫殿、寺庙、商铺、民居、仓库等各类建筑基址。城址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边长2200米,面积约484公顷,由宫城,皇城和外城3部分环套而成,明显引用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都城规划的设计传统。3重城墙外均设有护城河,城外西北面的铁幡竿渠是整座城市的防洪设施,体现出湿地建城的特殊需求安排。这座集蒙古游牧与中原特色的建筑群,充分展示出民族融洽后形成的建筑体系,体现出特殊的风格。元上都的独特地理位置及重要交通枢纽位置,说明了元上都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性。由于历史的演变,倾覆于历史动荡年代间,静静地卧伏于金莲川草原上八百多年,今天终于重新焕发出生命的烈焰,向世人讲述着历史的故事,向世人述说着元代的神奇历史。 今天,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说明了世界人民对元代元上都历史的功绩所在的认可。正如史学家沙-东希格所说那样,“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说明世界各国已经公认元上都的历史就是世界的历史。” 来自圣彼得堡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炮弹的轰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特大喜讯如惊雷一般传向世界四面八方,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就向马可波罗发表在欧洲报刊上的报告一样,让世界震撼,让世界赞叹。 特大喜讯带给金莲川是欢乐的笑声,这笑声源于申遗的成功,沉睡的元上都遗址不在寂寞,即将迎来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光临,她诠释着元上都遗址的真正魅力与历史功绩。 美丽的金莲川沉浸在喜庆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一张张兴奋的脸颊,流露出喜悦的激情,传颂着元上都申遗的成功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