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载;这个最早的法国总领事馆就在现在的金陵东路四川南路与溪口路之间。只六年时间,1854年(咸丰四年),小刀会起义,城外北面到法国领事馆一带列为战区,倒霉的法国领事馆被法国海军派遣司令辣厄尔借为军用,法国领事馆只能迁到路口的外滩,这条路当时叫公馆马路,领事馆的新地址就是公馆马路2号。
有一个英国领事馆,就有了法租界源这档子故事了。这法国领事馆的建筑有人就就成为法租界的地标性建筑了。
法国领事馆门前这条马路与这个领事馆有关;所以这条马路的法文名字是“Consulat,Rue du”,直译就是“领事馆路”。问题来了,当时英租界里也有一条“领事馆路”,两条领事馆路弄不清楚了。于是取名为“公馆马路”,当时有一个民谣;“大英法兰西,大家勿来起”。这是上海话,意思是英、法租界各管各,大家不相关,这样“公馆马路”就是最早的金陵东路路名。
英租界(后来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是当时上海二大租界,英租界里有一条最宽、最热闹的马路——南京路,被大家称为大马路。“公馆马路”是法租界里主要马路,当然不甘示弱,也要叫大马路,怎么办?上海有二条大马路,大家不相让,于是就出现了“南京路”叫“英大马路”;“公馆马路”叫“法大马路”,就这样上海就出现了这条“法大马路”。我们小时后有句童谣,“把你一脚踢到法国大马路,”就是踢到金陵路。
1943年,“法大马路”要改名了,还是要和英租界的大马路比个高低。
当时的路名以地名来取,英大马路叫南京路,因为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象征着最大。法大马路也要沾光啊,就以南京的别名金陵为名,这样就定名为金陵路。
解放初,法国领事馆撤销,金陵东路二号由金陵中学使用。一幢很漂亮的二层洋房,以前我经常走过,就在金陵东路外滩,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小洋楼还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