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道来客 于 2012-6-28 15:05 编辑
读初中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和一些老艺人街坊在一起,听他们拉琴唱戏。那个时候这些二三流的艺人收入都不高,住房也很小,几个艺人碰头大多在家门口的弄堂里,端上几个凳子椅子,围在一起。他们聚在一起少不了喝茶拉琴唱戏,说说戏文里剧团的故事。我就是听这些老艺人说的,沪剧《庵堂相会》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南京路的虹庙。因都是传说也无法考证,所以我今天故事的标题上加了两个字“戏说”。我们就来戏说一番,同时也可了解一下过去老上海的一些历史面貌。
虹庙的正式名字叫“保安司徒庙”,原是上海城外的一座土地庙,因其外墙涂着紫红色,故被称为“红庙”,后又称“虹庙”。在上海未开埠以前,它只是一座乡村小庙,他的四周全是一片荒郊农田,传说沪剧《庵堂相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17008361/Ob/1/sid/XMzQ4Mjg0NTA0/v.swf
由于它所处的地方后来成为上海的繁华地段——南京路(当时还叫派克弄),受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的影响,其供奉的神祗可谓五花八门,佛道邪神,应有尽有:“正殿供观音,东厢有关帝,外厢星宿殿,还有文武财神、三官大帝、朱天君、杨老爷、地藏王……等等,曾有人说:南京路上有四大公司(大新、新新、先施、永安),百货具备,而这座虹庙,也是一座百货店——神道百货店。这是上海“租界”畸形发展的一个侧面。记得我还在6-7岁的时候,因常得病,家母大概是听人家说的,就带着我去虹庙,找到和我生肖对应的菩萨,在庙里捐了块红布,这块红布大约有2米多长,30公分宽,披在菩萨身上,说是请菩萨保佑我。我母亲是又是烧香又是磕头,嘴里不停地念叨,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我听母亲的吩咐,也在一旁,不停地磕头就是了。过了一两个星期,我母亲又带我去虹庙看过,菩萨身上的红布还在。我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也时常会走过虹庙,那时的虹庙香火还是很旺的。
1963年据说有关部门认为红庙与地方历史和宗教信仰关系不大,纯系迷信活动场所,故将它撤销关闭。虹庙的门口成了张小泉剪刀店了,原先红庙的门口开到了边上的石谭弄堂里,成了虹庙艺术中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上海人也渐渐地把虹庙淡忘了,有些外地来上海的朋友,逛南京路也不会把这个不起眼的虹庙放在眼里。
现在的张小泉就是过去虹庙的大门,张小泉右边上的就是虹庙的香烛店
艺术中心
我们再把话题转到《庵堂相会》的另外一段,就是搀桥,这桥在哪里呢?这桥离开红庙不远就在现在的延安路福建路。当年的延安路是一条乡间的小河,叫洋泾浜。洋泾浜上自然有很多木桥,金秀英去庵堂必需过的洋泾浜的郑家木桥,过了桥她就可以直奔虹庙了。
洋泾浜自1914年开始填埋,1916年筑成宽阔的马路,开始叫爱多亚路,1943年汪伪政府将爱多亚路改为“大上海路”,1945年国民政府又改为“中正路”,解放后人民政府才把它改为“延安路”。
今日的延安路高架
延安东路外滩(这个第一湾现在也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