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087|回复: 8

中国十二大历史文化名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9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名楼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财富,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象征,它承载了古代文人与士大夫的极高文学造诣,和主流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悠久的名楼文化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沧桑,那醇厚、精深的文化底蕴陶冶着历代仁人志士的情怀,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渗透着民族建筑的髓。
   
    名楼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髄。2004年,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成立,由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蓬莱阁、鹳雀楼、天心阁、阅江楼、钟鼓楼、天一阁等十个会员单位组成,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的代表。
    远眺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远眺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湖南省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八百里洞庭,瞰万里长江,气势雄伟,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岳阳楼肇自汉晋,兴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其情景交融,浩然博大的“忧乐”情怀,更使岳阳楼名播四海。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咏之于诗,形之于画,,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抒发,久颂不衰的一个主题。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历史原貌的文物古迹,于2001年荣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07年9月,岳阳楼新景区建成开放,分为文物保护封闭式管理区和公益性开放式休闲观光区,新建瞻岳门、仿古城墙、角楼、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南大门、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景点,成为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的名声久震四方。黄鹤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四楼大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如今的黄鹤楼景区,已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迎合了中华民族登高取吉的民俗和亲近自然,崇尚超脱的观念。登黄鹤楼使得天人合一的意象互渗互融,这就是黄鹤楼的魅力所在。
    滕王阁
    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得以誉满天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远可观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楼分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传说与历史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乃中华民族文化。
    鹳雀楼
    黄河文化的标志之一

         
                                                   鹳雀楼


   
    驰名四海的大观公园,古称“近华浦”,有“蒲藻常青”、“产衣钵莲花,千叶蕊”之景,是昆明滇池湖滨之名胜。明黔国公沐氏在这里建水云乡别墅。康熙三十五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这里“拓茅港池,修楼二层,面临滇池,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取名‘大观楼’”。后相继建涌月亭、澄碧堂、催耕馆、浴兰渚、问津港、适意川、聚渔村等亭台楼阁,从此达官显贵临湖饮宴、文人墨客登楼歌赋。乾隆年间,布衣寒士孙髯翁登楼著180字长联,将绚丽的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毛泽东主席点评其“从古未有,别创一格”。从此,大观楼“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1930年,昆明市长庾恩锡聘请造园大师赵鹤清协助,以“ 西湖十景”为蓝本修葺近华浦,“仿西湖之白堤、苏堤、则三桥鼎峙”,“峙三塔如三潭印月”,“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垒石为山,名曰彩云崖”,于是近华浦形成现在的景观,正式被辟为大观公园。

    这里有壮阔的山水、雄奇的楼阁、璀璨的文化、缤纷的花海,刺激的游乐,,宛若人间的仙境,正如长联所说:“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
    在唐代诗人中,王之涣的名字早已印入我们心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触发诗人灵感之地,正是山西省永济市境内的鹳雀楼。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之一。始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公元557年-58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守蒲州所建,原本是军事上的瞭望楼。因时有鹳雀栖息而得名。
    现在我们见到的鹳雀楼,是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的 。重建的鹳雀楼,紧紧立足于盛唐风格,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着唐代文化独有的风采。以主楼为核心,拓展出更深遂的历史文化内容。主楼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匾额由江泽民亲笔题写,是一座精典的仿唐高台楼阁,进入其中,犹如进入了展示华夏文明的博物馆 ,集成了当代书画艺术的精品长廊。黄河怀抱中的鹳雀楼,预示着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鹳雀楼,华夏文明的丰碑!一个令世人无比沉醉的地方。

    蓬莱阁
    仙阁晨曦

         
                                             仙阁晨曦

     
    黄渤二海激汇交融孕育着海滨风光的迷人风骚,海市蜃楼缥缈现世演绎着茫茫宇宙的千种风情,秦皇汉武寻药访仙承载着芸芸众生的神圣信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讲述着古老动人的传奇故事,千年仙阁巍峨耸立倾诉着历史长卷的班驳沧桑,悠悠古港折戟沉沙彰显着四夷宾服的广袤胸襟,一代豪杰荡平倭寇颂扬着中华民族的万丈豪情,这就是跻身中国古代十大名楼,有着“人间仙境”之称的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 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游人可登临远眺去观赏“海市蜃楼”。阁中高悬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

    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养尊处优藏珠宫”一诗,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描写。
    天心阁
    长沙的标志性建筑

         
                                                天心阁

     
    雄踞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的天心阁,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成为见证长沙历史的活化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心阁由主阁及南北两副阁组成,主阁三层高14.6米,副阁两层各高10米,中间以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气势宏伟。据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长沙府志》记载,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始建于四百多年前的明崇祯年以前。旧时天心阁曾为观测星像、祭祀神灵之所,并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
    天心阁及古城墙自古就是长沙重要的城防工事,关羽战长沙、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战死于天心阁城墙下、抗日战争长沙三次会战和文夕大火,都曾在此演绎着十分悲壮的故事。天心阁饱受战火,屡遭创伤,历代多次翻修,成为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
    “集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登阁远眺,长沙山、水、洲、城美景尽收眼底。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与同学蔡和森畅游天心阁所吟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的佳联仍被广泛传颂。
    一江奔海万千里
    两记呼楼六百年

         
                                                 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建造的,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共七层,总高度为52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仿佛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烟雨尽收眼底,在三层大厅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全景式地描述了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的历史。在阅江楼的二楼,展示了郑和下西洋期间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等详尽地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南京阅江楼自开放以来,无数海内外游人到此赏览,除了领略独特的江淮风情外,还对郑和下西洋史诗般的画卷流连忘返。有人赋诗赞美道:“郑和当年启国门,艨艟鼓角气祥和。六百年后重开放,登楼再听盛世歌。”
    西安鼓楼
    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

         
                                     古城西安标志建设——鼓楼

   
    西安钟鼓楼位于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西安钟楼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面积1377平方米。建筑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35.5米,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6米的券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互惯穿。钟楼从地面至金顶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楼分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以绿琉璃瓦,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楼顶端琉璃莲花宝座上置有6米高的圆形鎏金宝顶,更显庄严和富丽堂皇。

    西安鼓楼东与钟楼相望,是全国最大的鼓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康熙38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一面巨鼓,每日击鼓报时,所以称作“鼓楼”。它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1996年西安市重制鼓楼大鼓,它高1.8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这面鼓声音宏亮、浑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为美丽的钟鼓楼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绝好去处。

    天一阁
    天一阁文化

         
                                                天一阁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中,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由范钦主持建造,他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可为惊叹!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为几个等同区域,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之精髓浸润着名楼、光耀了名楼。欣逢盛世,从长江到黄河,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始终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加强名楼保护,增进文化交流,探讨名楼文化、保护之道,经营之道、发展之道、扩大名楼效应,促进事业发展。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铸造了不朽的历史文化名楼。争雄竞秀的千古名楼,承载了民族文化的厚重,折射出华夏文明的辉煌。琼楼玉宇辉映着伟大的人文精神,飞檐翘角揭示着历代仁人志士的广博胸襟、高尚情操。同名楼相依相伴的雄文绝唱,以黄钟大吕锵锵于耳,与时俱进的名楼文化似江涛海潮,奔涌不息。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区之南,在南明河中一块称为鳌矶石的巨石上。甲秀楼是贵阳市的一个象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后屡遭兵燹,屡经修葺或重建。甲秀楼三层高20.7米,台基高2.2米,总高22.9米。底层白色石柱,褐色古式花棂木门窗,额枋饰以清式璇子彩画,绿色琉璃筒瓦厅,镶金黄琉璃瓦脊和宝顶,古色古香,在朝阳照射下,金碧辉煌,十分壮丽。登楼远眺,鳌矶湾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天下诗文第一楼”越王楼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
   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鹊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
    越王楼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银50万两,历经三载建成,楼高10丈。后毁于明末清初战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开始重建


                                                   浔阳楼
                                                

   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
   1989年春,九江市政府在浔阳江畔重建了浔阳楼。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31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
   历史名篇:宋才葆《江西九江浔阳楼联》,白居易《题浔阳楼》,卢象贤《浔阳楼记》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柳下东门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9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非常喜欢,谢谢朋友的详尽介绍。
发表于 2012-4-2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长见识了!
飞虎飞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3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
暮云春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5-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17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智商高描述详细引人入胜!收藏了
发表于 2012-6-1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实的描述,使人如身临其境之感。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5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