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生活 (2012年4月12日) 许树人 不肯花钱为影票, 传歌插曲热情高; 土炉炼铁抬诸矿, 滩凼抓鱼不怕劳。 铁中 包头铁中在铁二小的西边,校园很大。总体的布局是:中间是教学楼,两边分别是两座宿舍楼,都是三层。教学楼的西南边是礼堂和学生食堂。老师的餐厅在礼堂的东面…… 进入新的学校,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憧憬,心情也是格外愉悦的…… 不过回想起来,我也忘不了家乡亲人的嘱托,忘不了父母姊妹的希望…… 离开故乡后的几年里,利用寒暑假期的时间,我曾不止一次地代父母回故乡看望过伯父们和老爷、老娘。当然,也少不了顺便看看乡邻乡亲,叙叙别后情况。 记得有一次,到本家金华二大爷家探访,不到中午的时候,二大娘就对我说,一定要在她家吃顿饭。她讲着:“你下次什么时候回来,也许就不一定会见着我了!”谁料,这种推想,后来竟真的成了事实!时光匆匆,现实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值得我倍加珍惜啊! 自从吃大锅饭时,母亲及妹妹、弟弟的户口由新郑迁出,我们算彻底告别了居住多年的老屋,再也没有回去定居。于是乎先后去到了山西宁武、轩岗、原平……谋生,领略着异地的风光、风情。 那时候,一家七口人,只有我一个人仍远涉山水,在内蒙的包头读书…… 由于仅依父亲一人的工资生活,家境也很困难,所以,我在生活上就不得不十分节俭。譬如说,当时看电影两角钱一张票,学生票只要八分,自己都不肯去欣赏一些时髦的大片。只是学校有包场了,才会去看看。 记得有一次是放一个内部片,演的是邢台地区连续七天大雨遭水淹的情况——画面中,救助的大船都开进了原野、村庄。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又遭遇这麽大的灾害,我心里深深地为受灾的河北人民难过! 当时流行的片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虽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追星,但是,像《柯山红日》等电影的插曲,学生也相互传唱。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现在也还能哼得几句:“一整夜,北风吹,北风吹柯山。柯山上的奴隶们,饥寒伴雪眠。我盼红军……” 因为有同学教,所以学得也挺快。除了教歌曲,有的还教黄梅戏等等。 你可别小看这些学生!当时,即使是在一个班里,都可以排演杨靖宇、王若飞这样的大话剧了…… 近来看到一则报道,说—— 据顾颉刚回忆,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读上什么课,时间大都用到看戏上去了。他可以整天泡在戏园子里面,把各个名角的戏听个够,想起来实在是件痛快淋漓的事情。那么像顾颉刚这么个不好好上课,成天逛戏园子的人,怎么还能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呢?解释说主要是得益于那些良好的基础教育和自由的大学教育。 相比之下,缺乏经典教育,则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弊病。 由此看来,听戏,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长见识。况且,他还听出了许多别人没有听出的东西,比如他在听戏中了解了各种不同戏种所反映的各地文化习俗,进而用来反思历史,对他后来的疑古有着很大的启发…… 我现在倒觉得,多看看电影,多看看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对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益处的…… 想到原来自己知识的贫乏,跟这也有一定的关系。多看看前人的作品,肯定会多长一些见识…… 更何况,在包头东河区上铁路中学时,正赶上大跃进。那会儿,学校里用土高炉昼夜炼铁,我们有不少时间来参加运焦碳、运矿石,确实也挤占了很多学习的时光;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又种过蘑菇,生产过小球藻,这也耗费了不少光阴…… 生活毕竟是大问题,想想当时食堂里吃糖菜渣、瓜菜代的时候,人们过多的并不是关心学习,而是关心肚子…… 记得一次收完苤蓝,还允许一人带走一个。大家心里算是有个安慰。天上下着大雨,路上已有很多的水坑。行进中,一个女同学不慎摔了一跤,衣服都湿了,可她还紧紧地抱着那个苤蓝没有扔掉。可见,饥饿给人的折磨是多么深刻啊! 学工学农那阵子,我们去阿吉拉学校农场收土豆、白菜等的时候,生茄子、生土豆都有人吃,不知为什么那么饿,吃几大碗稀饭似乎都不觉得饱…… 农场的南边,不远的地方就是二黄河。 在河边劳动的间隙,大家会跑到河滩的凼凼里摸鱼。不知是谁先摸了一条,下水的人就越来越多。这里的鲤鱼成对生活。只要你在一个脚坑里摸到一只,再摸还会有收获。 有一次,在二黄河南边干活,有一个同学忽然吐血了,大家就赶忙送他回来就医。坐了一只小船过二黄河时,水急浪高,忽然心里有些害怕…… 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下决心学会游泳的想法…… 不过,学校里有篮球,有单双杠,并没有游泳池。于是,我就跟着练习体操…… 年龄毕竟大了些,简单的动作还可以学会,像后空翻,单杠的大回环,学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体操的技术只能是一般般。 虽说如此,坚持锻炼,养成习惯,对身体的健康却是有好处的。想起来,这段学习也功不可没。 还记得,冬天的时候,我们去黄河滩采水红花;初春时节,黄河炸冰那几天,我们到大堤上巡险……都不觉得是十分辛苦的事情,倒觉得有趣…… 总之,在包头这几年,对黄河还是很熟悉的,当然,回忆起来,也颇有深厚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