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会遭遇各种疾病的困扰, 然而,一些老年人体重逐渐减轻变瘦,身体传递的一些信号却不像“老来廋”的健康表现,如他们走不动路、拿不起东西、特别容易疲劳、容易生病等情况出现,这时需要留意是否患上一种名为“肌少症”的疾病。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进行性地呈现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同时伴有肌肉质量和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老年人患肌少症后,表现为:行走及提物等日常活动受限;做事虚弱无力;容易跌倒骨折;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治疗肌少症还没有一线药物,所以治疗策略首选方案是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
肌少症给老年人带来了哪里麻烦?
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研究人员柏瑞喜特蔓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会带来生理、心理变化的常见改变包含口腔唾液分泌减少、牙齿脱落造成咀嚼功能变差;年长者消化酵素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易饱胃口变小。
再者,肾脏功能退化,口渴反应迟钝饮水量变少、行动不便觉得上厕所麻烦,使长者容易便秘、泌尿道感染。同时骨质密度随年龄增长慢慢减少,年纪越大骨质越疏松,骨折机会越高。
老化在生理、心理改变影响进食,且老人常伴随有慢性疾病,如果长期营养状况不良,后续健康状况更需留心。
提升肌肉质量的最好运动方式就是阻力训练
研究显示,身体组成分析仪检测女性肌肉与体脂肪比率,发现不少女性腿部肌肉量不足的比例较高,恐与女性大多数以静态活动为主,久坐时间长,处理家务多使用手部肌肉而少用腿有关,这类女性当中,大部分看起来不胖,但却有体脂率偏高的困扰。
增加身体的肌肉量可提升安静代谢率,进而增加能量消耗,一天中肌肉组织所消耗的热量比例超过身体总消耗量的食分之一,甚至连在睡眠的时候,肌肉组织都还持续在消耗热量。增加身体的肌肉比率,有助控制体重。提升肌肉质量的最好运动方式就是阻力训练。
运动、蛋白质的摄取能减少肌少症的发生
医师表示,肌肉流失会增加跌倒的风险,运动、蛋白质的摄取能减少肌少症的发生。一般而言,30~60岁肌肉量每10年会流失6~8%;也有其他相关的研究指出,50岁以上肌肉量每年流失1~2%。
年纪愈大关节也会随之退化,年长者变得不爱运动,而使运动量减少;或者,有身体疾病者,像是曾中风过、曾跌倒骨折过或是卧床者,肌肉流失的速度会更快,医师表示,躺10天,肌肉量会减少1公斤左右;每躺1天,会减少1%的肌肉量。
长期卧床者,要藉由复健运动来减少肌肉流失,从躺训练到坐或站,肌肉力量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减少肌肉的流失。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肌少症?
判断是否有肌少症,会先用下列方式来概论评估:肌力一般是用握力计来做手的握力检查,手无力能反映全身问题;或是评估走路的速度,太慢代表肌肉不够;或者,也能从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来看,超过30或是低于23,代表太胖、太瘦,则代表肌肉量减少。
也可选择到健检机构做肌肉质量检查,则运用一些仪器来检测身体成分组成,看全身脂肪、肌肉分布。
如何做康复治疗?
有肌少症者,要检查运动及是否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运动不只是走路而已,可辅助使用弹力带、脚踏车等,或是做些重量训练。
医师表示,年长者若到健身房做重量训练时要注意,别看一旁的年轻人能轻易拿50磅来做重量训练就自行做,小心会因此使肌肉拉伤、断裂,建议未曾做过重量训练的年长者,应从较轻的慢慢训练,之后再逐渐增加、量力而为即可。
蛋白质摄取方面,营养师建议每1公斤摄取1克的蛋白质,若为60公斤,则建议摄取60克的蛋白质,蛋白质来源建议以瘦肉、蛋奶豆类为主。 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运动三次,每周运动150分钟或每天做10分钟的核心肌群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