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楼 于 2020-3-7 17:54 编辑
上海人将彻底告别“熏拉丝”? “熏拉丝”是什么? 今晨在网上看到一则短新闻:上海人彻底告别“熏拉丝”。 说,上海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熏拉丝”,熏拉丝是什么做的?算不算野生动物?能不能吃? “熏拉丝”,又称“癞蛤蟆”,也就是蟾蜍,在上海它们无人工繁殖,完完全全是野生动物,所以不能吃。 熏拉丝是上海市传统的地方小吃,这种名为“熏拉丝”的熟食,色泽金黄、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熏拉丝”是郊区方言词汇,意指把一种动物熏干腌渍后的熟食。 在上海金山枫泾、青浦练塘、朱家角等郊区乡村,出售“熏拉丝”的店铺数不胜数。这种味道美不胜收的“熏拉丝”到底是什么? 很多不明白的人估计永远也不会知道。原来,这种做“熏拉丝”的原料,就是那个天天想吃天鹅肉,北方人叫作癞猴子的家伙。它的学名叫中华大蟾蜍, 要说恶心,它是真恶心。有一句歇后语,说是癞猴子爬到脚面上——不咬人,但恶心人。 这家伙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是农作物的忠实卫士。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名贵中药蟾酥的原料。蟾酥是中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中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市场上声望极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换得外汇500万美元。 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癞蛤蟆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 蟾蜍又是幸福的象征。不论是神话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人类作了很多好事。 民间传说月中有蟾蜍,故把月宫唤作蟾宫。金朝诗人诗人李俊民《中秋》中写道:“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蟾蜍是上海市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讲到这里,上海那些爱好“熏拉丝”的吃货们,一下子心凉到底。野生的不能吃了,又没有人工养殖的蟾蜍,那我们以后便真的要与这美味说拜拜了。岂不痛哉! 慢着慢着,其实不然。谁说蟾蜍不可人工养殖?蟾蜍是可以人工养殖的。 捕养一些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种。成蟾在10℃产卵,每次产卵约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温18~24℃经3~4天便可孵出蝌蚪。加强饲养,至期即可养成。 这在上海,这还不是小儿科的事嘛! 人工饲养的还是可以吃的。 不过,我是坚决不吃这个的。 看他那个样子我就恶心,任你怎么煎炸烹炒,捣鼓成什么美味,叫我拿着筷子夹到嘴里吃,打死我,我也不会从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