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的变迁 称谓,是人们说话时对于对方喊、叫、称呼的名称。称谓,每天所用、每天所需,无处不用、无时不需。建国6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各种称谓,也在变迁。反过来讲,称谓的变迁,也反映、印证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所述称谓变迁,主要说的是河北省冀州市一带的情况。 对自己父母的称谓。对于自己的父亲,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称为“爹”。8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为“爸”、“爸爸”、“老爸”。对于自己的母亲,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称为“娘”。以后,逐渐改称为“妈”、“妈妈”。80年代以前,农村中,仅有很少数的孩子,称自己父母为爸、妈。一是,父亲在城市工作的;二是,全家曾在城市生活过的。 从对自己父母的称谓变迁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文化程度的提高,等等,广大农村地区逐渐溶入了城市的生活习惯。 对自己配偶的称谓。对自己的丈夫,20世纪80年代以前,当面的称呼,或名字、或以“哎”、“喂”代替、年岁大了后,称“老头子”;对别人介绍时,称为“(孩)他(她)爹”、“俺当家的”、“外边的”。8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为姓名、“老什么(姓)”、“老公”、“老头儿”、“丈夫”。对自己的妻子,80年代以前,当面的称呼,或名字、或以“哎”、“喂”代替、年岁大了后,称“老婆子”;对别人介绍时,称为“(孩)他(她)娘”、“俺内当家的”、“俺家里”、“做饭的”等。8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为姓名、“老婆”、“妻子”、“夫人”、“太太”等。 从对自己配偶称谓的变迁看到,“男尊女卑”等封建的观念意识逐渐淡化。 对自己孩子的称谓。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生育、“一胎化”推行得不力,农户中一对夫妇大都有3、4个、5、6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人们对自己孩子的称谓,一般是按排行称为“二”、“三儿”、“小五”等;或者称乳名,如“小蛋儿”、“花儿”等;或称名字中的一个字。8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为名字或昵称,昵称如“宝贝儿”、“公主”、“宝宝儿”、“千斤”(女孩)等。 从对自己孩子称谓的变迁看到,孩子少了,人们对于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亲、看得越来越珍贵了。 对自己领导的称谓。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机关单位,人们对自己领导的称谓,很少称职务,一般称为“老什么(姓)”、“小什么(姓)”(对年龄较小的领导),或者是直称什么(姓)同志、姓名、名字。80年代以后,逐渐改为以称姓氏加职务为主,如“什么(姓)书记”、“什么(姓)局长”、“什么(姓)主任”等,甚至对于最低的股级干部,也称姓氏加职务。称为“什么(姓)同志”的也都极少了。对领导偶有称为“老什么(姓)”或姓名、名字的,无论是被称本人,还是旁观者,都感觉“另类”、“别扭”。 从对自己领导称谓的变迁看到,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与以前比较,少了“情谊”“同志化”,成为“等级”“工作化”。 对自己熟人的称谓。以前,人们对于自己朋友、同事、邻居等熟悉的人的称谓,一般是直称姓名、名字;或“爷们”、“哥们”(男性)、“大娘”、“婶”、“姨”、“姐”、“妹”(女性);或“同志”。现在,大都称为“老什么(姓)”、“老兄”、“老弟”、“姐”、“大妹子”等;对于搞工、商业等业务的,称为“老板”;对于担任一定职务的,称姓氏加职务。 从对自己熟人称谓的变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社会称谓”也溶入到熟人当中了。 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的称谓。以前,人们对于不熟悉的人或初次见面相识的人,一般以“哎”、“喂”代替。现在,大都称为 “先生”、“女士”、“老板”、“领导”等。 从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称谓的变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开放,人们更加注意文明礼貌了。 对女性的称谓。以前,人们对结婚的女性,大多称为“某某(其丈夫)家里”、“某某(其丈夫)家属”、“某某(其孩子)他娘”、“大嫂”等。现在,改称姓名、名字、“老什么(姓)”、“大姐”等。人们对未婚的女性,大多称为“闺女”、“小妮”、“丫头”等,现在,一般称姓名、名字。 从对女性称谓的变迁看到,女性地位已经提高,不再是社会的从属角色了。 (作者:辛向党 通讯地址:冀州市政府方志办 联系电话8612204) 写于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