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265|回复: 3

忆我搞“资料积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7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2-6-1 22:50 编辑 <br /><br />
忆我搞“资料积累”
我1970年参加工作,2010年退休,始终工作在党政部门。几十年里,个人积累了2文件橱的历史资料。退居二线和退休后,经常写些东西,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搞资料积累大有裨益。
积累资料的类型
几十年里,我积累的资料,有以下6类:1、书籍。我现在存有各种书籍1000余本。包括政治类、经济类、文艺类、社会类,等等。2、文字材料。含个人经手写的和别人写的各种文字材料。我现在存有个人经手写的文字材料经装订的23本卷宗,约计3000多页、260多万字。其中,有上世纪70年代前手写、复写的、刻蜡纸后油印的;有70—80年代,打字机打出后油印的;有80—90年代,“四通”打字机打出后油印的;有21世纪后,电脑打字后打印的。还存有一批别人写的文字材料。3、剪报。就是对于报纸、刊物上的一些文章,予以剪裁,粘贴到特制的本子上,予以保存。我现在存有2大本各100多页16开本的剪报。4、工作日志。就是将我参加工作后所用的笔记本保存下来。因为搬家等原因,丢失不少,我现在仅保存有1982---2010年近30年间的53本当时的工作日志。5、照片。我现在存有1957年以后的几百张个人及家人的照片。6、电子稿。自2006年学会用电脑后,将我个人文稿、书稿、照片的电子稿,都备份2份,予以保存。
积累资料的途径
几十年里,我积累资料,主要是做到留心、留意,有意识地积累。源于1970年参加工作后,我想找在老家时,我编写的本村的《村史》、《党史》,费了多年的功夫,也没有找到,十分懊恼。以后,就特别注意了资料的积累。我感到,积累资料并不难,只要注意做就行了。我积累资料的途径有3个。
一是,留存单位发放的。在单位上班,尤其是在党政、事业单位上班,各单位都经常给人们发放书籍和文字材料,比如:宣传部、组织部发放的政治活动、党的代表大会等《学习资料》、各种《文件汇编》等;相关单位发放的《宣传资料》、《统计报表资料》等;县里编写的《三套集成作品》、《地名资料汇编》、《冀县志》、《冀县(冀州)文史》、《冀县(冀州)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对于发放的这些东西,不是看过就扔,而是留存起来。
二是,保存个人经手的。在机关单位上班,工作离不开写材料,比如:写本单位的工作总结、上报典型材料、写下属单位或个人的先进经验材料等。对于个人书写的所有材料,总可以留一份底稿或多要一份印好的,自己予以保存。
三是,收藏自己看到的。在机关单位上班,几乎每天都要看到一些文字材料,有上级下发的各种材料、有本单位的材料、有下属单位报来的材料。对于个人看过的,只要不违反保密原则,许多是可以自己收藏下来的。比如:我注意将个人看到的一年一度的慰问信、供会议用的单位《简介》等,收藏起来,分类装订成册;将报纸、刊物上个人认为有用的文章,剪下来,贴好,订成册。
积累资料的甜头
几十年里的资料积累,使我拥有了一大笔宝贵“财富”,使我感到受益匪浅,使我尝到了甜头。
一、写回忆文章时,丰富材料内容。许多人退居二线或退休后,要写写回忆录或回忆性文章。有积累的资料,随意翻翻,就是材料、就是题目。《衡水日报》晨刊有个栏目叫《今读老照片》,3年半来,发表的我的10篇文章,都是通过翻看自己积累的老照片后写出来的。如:《忆“红卫兵”的“大串联”》、《忆当年当“土记者”》等。2009年,我出版了一本叫《回溯集》的书,10万字,其中的文章,大都来源于积累的资料。我许多文章的题目,来自看保存的《史记》、《冀州志》等书时的灵感。我保存的一本《冀县地名资料汇编》,成就了我几十篇有关冀州地域文化的文章。
二、核历史情况时,弥补记忆不准。写回忆录或回忆性文章、编史书、志书时,都离不开历史情况。对于历史情况,往往记忆不准。有了积累的资料,就弥补了记忆得不准确,正如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写《忆“农业学大寨”运动》、《忆冀县的“创五亿”》等文章时,就是靠积累的资料,解决了所用涉及数字的准确性问题。我在参加编修《冀州市志》时,对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一些县委“重大决策”,靠积累的资料使得具体时间准确无误。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和2009年新中国建立60周年,我在报纸上分别发表了系列纪念文章,其中的数字,准确而能够说明问题,都是靠了我所积累的《冀县(冀州)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三、忆发展历程时,印证当时事实。各部门、单位往往需要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忆发展历程,只靠人们回忆,往往不完全、不系统、不准确。有了积累的资料,就能很好地印证当时事实,使发展历程全面而准确。1992年,我写《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三年》河北卷.典型篇《冀县暖气片厂走向世界》时,开始因档案资料少、人员变化大,对于初建时的情况不太清楚。后来,我靠积累的资料,得以印证、明白。我还靠积累的资料,印证了
冀县胶辊厂重奖科技人员之事,在《河北日报》发头版头条、冀县县委研究室建立的时间,等等。
四、找原始东西时,减少时间精力。出版文集、写回忆性文章等,都需要原始的东西。找原始的东西,往往十分费力,如果有积累的资料,就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精力。2007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文集《乡土情怀》,这本400多页的书,85%是原来积累的资料。2009年,我出版《回溯集》时,将文稿的电子稿拿给印刷厂,仅用1天时间,就将书稿排好了版。我为《冀县(冀州)文史》撰稿、我写获奖的《谈古冀州文化的扬弃》论文等,都是靠了积累的资料,而不太费力地找到原始资料,较容易地成稿。


(作者:辛向党  通讯地址:冀州市政府方志办  电话:8612204
写于2011.1.













大山老井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7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壶翁 的帖子

谢谢!春节同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山老井 的帖子

谢谢关注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6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