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6|回复: 6

[生活] 走进一位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先生家阳台窗边,将将容下一人的书桌上,稍显局促地摆着一台银色电脑、一只鼠标。


“键盘在哪?”记者问。


范先生一笑,俯身打开书桌抽屉,从书柜取下键盘架到抽屉上。


视力衰退、手抖得厉害,但每天清晨七时,他雷打不动到电脑前坐定。每逢因故上不了网,他会特地打声招呼:“我要暂别几天,再见,朋友们!”阔别后又第一时间报到。往来留言的大多是熟面孔,范先生只消看一眼头像就能迅速报出网名,清楚对方多大年纪、住在哪、生活爱好、有什么病……



范先生是“老小孩”社区的“讲述积极分子”


在这里,时钟好像被拨慢了。


老人们用“发博客”这种过时的、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方式,十几年如一日地沟通着彼此的精神世界,共同织就一张虚拟却坚固的网。


当网络博客似早已成史前叙事,成立于21世纪初的“老小孩”网站却步履蹒跚走到今天,听来简直像商业奇迹。但其实背后没什么精妙的商业运作,前年夏天网站经营困难、几近关闭,老人们纷纷捐出养老钱笨拙地扑身营救。有人身在外地,弄不明白手机转账,错拿着微信二维码赶到银行汇款,往返碰壁几次总算成功。有人近年卖房筹款求医,又经历老伴去世,如今租房独居、生活拮据,还是咬牙捐出500元。


36摄氏度的高温天里,范先生搭乘一小时地铁,将自己的捐款交给负责人。


他在日记的一段话,或许解释着这场营救:“老人们的生活追求已经不在于吃、穿、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温暖。”


这是他们的在线精神养老。


翻看范先生帖子的评论区,大家交流时互相敬称“您”,许多评论以“问好”开头,句子很长,但标点规范,末了要特地写上“谢谢分享”,附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的祝福——与时下网上一些快速、炽热而速朽的社交潮流不同,这里维持着一种古老、克制、充满礼数的社区氛围。


用“热络”“亲密”来定义这份感情,似乎并不确切。在范先生的描述里,大家更像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他们身在不同地方,过着迥异的晚年生活,现实中很少见面,却循着一条无形的网线,每日相逢于此、遥相守望。


他们中有人这样总结:“我们素不相识,却见字如面。”


平淡如水之下,藏着一种独属于老人的牵绊和深情。


前不久,一向活跃的网友“晨兰之珠”忽然断更。大家知道她老伴过世,担心出事,奔走打听,方知她突发急性脑梗塞。


寒潮天里,年过八旬的“霜木”和腿伤初愈的“占峰”赶去探望。他们分享自己战胜病痛的经历,开解她“正确对待疾病,勿急,勿躁”,又演示“如何使用手机预约挂号”。两人走后,“晨兰之珠”才发现,药盒里偷偷塞进了1500元。


有人感怀:“人生的下一秒谁也无法预料……我们都年龄不小了,大家都多保重,在这里相伴多一些、久一些,让友情与爱温暖彼此。”


这不是一句司空见惯的话,而是他们具体、真实的人生。两年前,范先生的网友、邻居“双口吕”先生,突然一病不起。床榻上,他强撑起来发帖,向牵挂的网友们告假:“身体状况一天天坏下去,至今快要挺不住了……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坚持每天发一篇帖子的习惯,敬请网友们原谅。”


这是“双口吕”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三个月后,老先生病逝。


范先生在日记里记录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病中的“双口吕”已经无力查看网站和手机。范先生将网友们的网名及留言内容,全部抄录到一张纸上,到床前一一读给他听。


“我读得慢,他也听得仔细。最后,我将写满网名的纸给他。‘双口吕’老师小心翼翼地接过,回到床上,慢慢地浏览,缓缓地转过身来,将这张纸片压在枕头底下。”
【全文完】



【后记:本文作者周丹旎是一名95后记者,她不仅写了范先生的故事,还写过其他老人的报道。为什么要写一群老小孩的故事?在她看来,“老人迟滞的生活、隐秘的内心世界,在公共讨论里总是隐身的”,而弥合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想象、误读与偏见,正是报道的初心。


用她自己的话说:范先生的故事,萦绕在我心头快两年。2022年3月,我在网上偶然读到他的日记,那些字句其实相当朴实,却给人冲击感——第一次,我透过一个老人的眼睛重新审视了熟悉的世界,进而意识到一个总是被忽略却正常到不该被争辩的事实——老人也是有主体性的。我总觉得,有必要写写他的故事,有必要把我感到的震撼传递出去,把关于老年世界的种种“意想不到”告诉更多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4 收起 理由
真真 + 5 赞一个!
廖若晨星 + 4 赞一个!
肖燕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0-1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周丹旎记者能够愿意了解老人,理解老人,很不容易。她的这篇报道写得生动具体,耐人寻味。再次感谢您将这篇报道介绍给我们。
发表于 2025-10-1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文章介绍 走进一位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四】下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10-17 14:47
这位周丹旎记者能够愿意了解老人,理解老人,很不容易。她的这篇报道写得生动具体,耐人寻味。再次感谢您将 ...

是的,记者用了几年的时间采访报道老年人的生活,挺不容易的。目前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政府也在大力推动适老化工作,以后会不会有更多年轻人关注老年人呢?

点评

但愿会有吧!  发表于 2025-10-17 15:5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5-10-17 15:06
谢谢老师文章介绍 走进一位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四】下午好

谢谢星辰老师持续关注!
发表于 2025-10-1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转载,谢谢老师!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0-20 1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