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少壮军人
母亲已经退休在家,为了让她不感寂寞,我常常回家陪她聊天,许多次从下午一直聊到天黑下来,在这种黑暗氛围中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母亲很健谈,尤其谈到与父亲相识相爱,以及在部队的战斗生活经历,常常让她激动不已。本篇故事就是浓缩的叙述......
故事开始前以第一野战军1949年8月31日战况摘录为据,说说当时刚刚解放的甘肃: “西北第一野战军向河西走廊进军,以1兵团和62军为左路军,由青海西宁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向张掖挺进;2兵团6军为右路军,绕乌鞘岭沿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2兵团3军、4军附野司炮团、战车营为中路,沿甘新公路直取张掖、酒泉。 9月4日,第2兵团全线出动。各路大军并进,拟在张掖、武威间歼灭逃往河西的国民党军队。溃逃于河西走廊的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及国民党驻甘守军等仍有4万余兵力,位于河西走廊的玉门油田随时都可能被国民党破坏。为此,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要求切断敌人通往新疆的道路,尽快解放河西走廊,保护玉门油田的安全。我军占领张掖以后,河西地区已无敌正规军,残敌在我大军威逼下,纷纷投诚起义。我军利用有利形势,坚决贯彻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方针,双管齐下,分化瓦解敌军。9月24日,陶峙岳领衔甘肃酒泉地区国民党部队通电起义,3军军长黄新廷亲率快速纵队昼夜兼程,经过16个小时强行军,于25日赶到玉门老君庙地区,接管了玉门油矿,保证了当时中国唯一的石油矿区免遭破坏,并迅速恢复了石油生产,使这一重要资源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任务完成后,快速纵队解散,战车5团留酒泉。3军指派9师政治部主任康世恩率工作队进矿执行军管任务。9月26日,新疆国民党军发出起义通电,新疆和平解放。2兵团所属部队除了驻酒泉拟拨归1兵团建制准备进军新疆的6军外,主力停止西进。此时,兵团部驻兰州;3军驻张掖、高台、武威、酒泉等地区;4军由武威调往临洮、临夏地区,开始执行剿匪肃特、改编起义部队、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及参加生产建设、修筑天(水)兰(州)铁路等任务。” 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亦称甘肃走廊,是祁连山脉与北山山地间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形如长廊而名。是沟通内地与新疆的交通要道。唐汉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由这里通过,是联系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主要陆上通道,也是内地通往新疆的惟一要道。而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东邻武威、金昌西连酒泉、嘉峪关,南靠祁连山,北接合黎、龙首山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是汉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西汉时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我父母的爱情故事就是从进驻这座古城开始的。
父母的爱情
1950年元旦刚过,清晨的阳光就迫不及待将古城中心最高的明代建筑靖远鼓楼飞檐翘角染上一片金色,灰色雄伟的楼体基座与远处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构成一幅恢宏俊美的画面。随着鼓楼上唐朝古钟报时响起,张掖城内开始了一天熙熙攘攘的忙碌,商铺小贩的叫卖,居民的讨价还价,驼队经过的烟尘,孩童的打闹嬉戏,给古城增添了许多祥和气氛。如果不是看到沿街的标语和一队队荷枪的军人穿行,你不会想到这是刚刚解放的张掖古城。此时一队刚从鼓楼门洞穿行而过背着背包穿着新军衣的女兵驻足仰望着古老巨大的建筑,一番议论感叹:“没想到这里有这么漂亮这么高的建筑”话语中掺杂着浓浓的川音,原来这是三军军文工团刚刚在四川成都招的女兵,而这群女兵中就有我的母亲。 张掖靖远鼓楼 母亲出生在上海一个权倾一时官僚家庭,家族地位显赫,共有兄弟姐妹十个,母亲排行老五,家称五小姐,而母亲的父母一个是中国最早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的高才生,一个是上海高等学府毕业后相夫教子的才女。听母亲讲家里家教极严,除了学业还要能歌善舞诗词歌赋绘画刺绣。所以母亲不仅善于唱歌跳舞,还会钢琴、小提琴、二胡,并且打的一手好蓝球。而母亲的家也因日本侵华为躲避战乱从上海回到四川,母亲在成都完成高中学业,恰在这时成都解放,母亲就和二姐、六妹、七妹、九弟报名参了军,鉴于母亲的特长,被分配到位于甘肃张掖的3军文工团。经过千里跋涉,母亲终于来到张掖,成为一名文工团员。 由于甘肃已经全境解放,没有了作战任务,3军政治部就给父亲下了命令,临时担任3军文工团乐队指导员,由军事干部转为政工干部,父亲接到命令立即到文工团报到,也就有了与母亲接触的机会。母亲当时18岁,年轻漂亮,自然成了部队中高级干部的目标(八十年代父母的老首长,在朝鲜任军政治部主任来我们家对我说:“你母亲当时是我们军最漂亮的”)当时西北刚解放,一大批部队中、高级干部没结婚,团、师、军级首长也就三十多岁,按理应该很年轻,但残酷恶劣的战争环境把他们摧残的老气横秋,再加上许多没文化,自然得不到象母亲这样的人喜欢。而父亲身高1米78,军校毕业年轻帅气,有知识有能力,属参谋干事一类,又天天和母亲工作在一起,直接的顶头上司,自然属于母亲喜欢的一类,郎才女貌,爱情的种子就这样悄悄的播下了。当我大了,看到父母那么恩爱(父亲、母亲从来没有吵过架,到今天为止差不多相亲相爱七十年,令我们这代人羡慕尊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过战争的考验)。我问母亲怎么喜欢父亲的,母亲的回答令我吃惊:“我喜欢你父亲打绑腿的样子,真是太帅了。当时的母亲眼中闪着亮光,仿佛父亲瘦高的身材,穿着灰布军装,打绑腿佩短枪的英姿就在眼前。(我小时候演样板戏<<沙家浜>>里的郭建光,母亲常帮我打绑腿,还带花样很漂亮)没有想到他们那么浪漫,爱的又如此简单直接。 母亲是幸福的,在西北大漠上,爱情伴随着歌声笑声和沙枣花的香甜,散发出醉人的芳香。父亲母亲陶醉了,陶醉在那浪漫爱情中。父亲母亲开始恋爱了(秘密的地下活动),但是突然有一天,上午还和母亲说话的父亲突然失踪了,周围没有一个人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斗胆问了黄新庭军长,黄军长也是一脸茫然。尤其是部队有严格纪律不允许打听,相爱的人就这样突然消失音信全无,对母亲的打击太大了!歌声笑声少了,伴随母亲的只有泪水和无限思念,从此父亲成为母亲心中的痛心中的梦! 1952年朝鲜战争打的愈加激烈,3军与1军整编合并成为重装军1军准备赴朝作战,母亲也由3军文工团变成1军7师文工团,53年初进入朝鲜。一次战斗间隙,部队安排看演出,母亲的战友突然用手推了母亲一下:“你看,不远坐的不是我们指导员吗?”当母亲确认是父亲时,一下子惊呆了,以为是梦,当清醒的知道是真的时,激动的抓下军帽掩面低声呜咽不止。稍后,母亲擦去挂满脸颊的泪水,仔细看着不远处父亲熟悉的背影,没有想到!真是没有想到!在朝鲜母亲又见到了父亲。父亲母亲这对恋人在朝鲜战场终于又相见了!真乃天意的巧合啊! 原来完成秘密任务的父亲要重新分配,志愿军总部询问父亲是去新部队还是老部队?父亲很肯定要求回老部队,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见到母亲。这时的父亲23岁,职务已经是教导员(1955年授大尉军衔)。多年以后父亲告诉母亲,奉军委总参谋部命令,第一批秘密赴朝,属于绝密不能和任何人讲包括母亲,(至今九十多岁的父亲依然不透露任务内容)可见当时的保密工作多么严密!军人的素养令人钦佩! 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个人,让我们这代人素然起敬。就这样,在那战火纷飞的异国土地上,父亲、母亲继续他们的浪漫恋爱生活,由地下变为公开,此时母亲也因为为前线战士慰问演出背伤员抬担架,象电影<<英雄儿女>>王芳一样,鉴于母亲积极勇敢,部队予以立功授奖,提拔为干部。七十年代母亲的老战友从很远来看母亲讲:"在前线要不是我把你摁在弹坑里,你就牺牲了!"可见当时战争是多么的残酷,父亲也因在前沿阵地,被敌人的炮火把耳朵震聋成为伤残军人。 朝鲜停战以后,1956年五四青年节,父亲母亲给军部打的结婚报告得到批准。当天婚礼很简单,就是把俩人被子放在了一起。就这样父亲母亲在朝鲜建立了幸福家庭.......不久母亲转业回国到了天津,在天津文化局工作。父亲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军修工事搞建设,直到1958年志愿军最后一批回国。 这是父母真实的爱情故事,它不同与小说,以此讴歌老一辈的军人为国家奉献牺牲精神和纯洁的爱情!
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父亲、母亲以及他们的战友们 !
修改於11-26-2022 加州旧金山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