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大歌

【大歌诗画】3.12植树节感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植树节啊!谢谢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长 发表于 2021-3-11 01:37
植树造林,美化祖国!

O(∩_∩)O谢谢黄管管首席欣赏,推送鼓励,周末愉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21-3-11 05:03
赞美3.12植树节感怀

O(∩_∩)O谢谢林版关注点赞,周末愉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1-3-12 18:5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 发表于 2021-3-11 05:21
立春早,清明迟,
春分植树最适时;
听老天爷滴没错,

O(∩_∩)O谢谢老友到访诗评送上问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老李 发表于 2021-3-11 10:41
欣赏【大歌诗画】3.12植树节感怀。

O(∩_∩)O谢谢申老李朋友到访送上问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1-3-11 12:34
欣赏学习!谢谢介绍分享!

O(∩_∩)O谢谢沪上人朋友到访,周末愉快!
中国古代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虽然古代没有植树节,却不影响诗人们对植树的热爱。
敦煌千年壁画:中国植树传统始于北周?
大约是从莫高窟第275窟的浮塑“双树龛”开始,树木的形象就开始在莫高窟艺术中有所表现,出现了“还未觉悟的佛陀乔达摩·悉达多坐在树下思考”的画面。图为《莫高窟第275窟-双树龛-北凉》。
《福田经变》
北周时出现的《福田经变》是一个独特的经变题材,其中包含了倡议人们安设桥梁便利行人、打井使渴乏者得饮、常施医药疗救病人、兴立堂阁、植树造园等社会慈善服务的珍贵画面。这是敦煌壁画中首次出现古人植树。敦煌研究院介绍,在敦煌莫高窟早期的壁画中,树木似乎还没有作为一个明显的绘画元素出现。但是植物纹样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已经广泛出现。如莫高窟第272窟《藻井-北凉》就展现了藻井四周的忍冬植物纹,而壁画《九色鹿本生》中画面空白处出现的莲花和小花小草图案。壁画记载,大约是从莫高窟第275窟的浮塑《双树龛》开始,树木的形象就开始在莫高窟艺术中有所表现,出现了“还未觉悟的佛陀乔达摩·悉达多坐在树下思考”的画面。敦煌壁画《树下诞生-五代》、《树下观耕-北周》、《六年苦行-宋代》、《降魔成道-北魏》、《释迦说法图-隋》、《佛陀涅槃-隋》记录了在敦煌艺术中有所体现的,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有很多重要时光是在大自然的森林树木中安详渡过。敦煌研究院介绍,到了北朝的西魏时期,人物、事件和环境,被更加精密地结合在画面中。莫高窟第285窟就是这个时期的集大成之作,画面中的禅修者、动物、山林,共同营造出和平幽静的修行环境,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起伏的山峦和树林,其间还有走兽出没。树木茂密,树叶连成片像一顶顶帽子,罩在山峦上部的丛林上,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人文始祖黄帝开植树造林先河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他们教化桥山人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木全被砍光了。
一场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下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的山峁,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黄帝心情十分沉重,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至今,黄帝当时的手植柏依然挺立在陕西轩辕庙中,这棵柏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虽经历了5000余年的风霜,至今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人称世界柏树之父。
关于植树的最早记载
黄帝植树只是个美好的传说。但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最少可以追溯到3000 年前。《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公元前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林业部长”。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 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亊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植树的。
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白居易《寄题周至厅前双松》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白居易《书湖阴先生壁》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杜甫《诣徐卿觅果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种柳戏题》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天时有早晚,地力无高低。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前有长流水,下有小平台。时拂台上石,一举风前杯。……——白居易《东坡种花》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 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 彼皆非吾土,栽种尚忘疲。 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 ——白居易《春葺新居》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国地带 发表于 2021-3-11 16:10
今天是植树节啊!谢谢介绍!

O(∩_∩)O谢谢南国地带老师到访送上问候!
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
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植树造林传统,古人也留下了不少植树造林的佳话。身为国际汉语教师的你,都知道吗?




3.12
中国古代名人植树佳话



▲明代 沈周《青绿山水轴》局部
东晋田园诗人
陶渊明
,生平最爱植柳,他不仅在隐居的田园水边广植柳树,还在堂前栽了五株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他赋诗道:
“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从这些传世佳句中可见陶渊明的爱柳之心,所以世人称他为“柳痴”。
唐代
柳宗元
任柳州刺史时,一上任便大力提倡植树。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这首诗中,他说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他精通植树之道,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把植树要领概括为: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可谓植树行家里手。他还发动民众绿化柳江沿岸,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积种植柳树,并作《种柳戏题》诗: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明代 蓝瑛《白云红树图轴》
唐代
文成公主
到西藏
嫁给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了柳树苗,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于是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如今已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宋太祖赵匡胤
对种树能人格外器重,会免除其赋税以示鼓励。赵匡胤还将植树实绩与官员考核直接挂钩,凡植树实绩斐然者可优先升级。宋太祖还颁诏规定,砍伐枣树、桑树作薪柴烧的人要受到惩罚。



▲清代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局部
宋代文学家
欧阳修
任扬州太守时,在平山堂掘土种植柳树,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手植堂前重柳,别来几度春风。”
如今,在扬州大明寺平山堂还有一株“欧公柳”。
苏东坡
堪称“植树模范”。少年时代他爱种松,他在《戏作种松》一诗中咏道:
“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苏东坡担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筑起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后人将此堤称为“苏堤”,留下了“苏堤春晓”的著名景观。他谪居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前广种柳、桑、竹、枣、栗,留有诗句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他被贬定州时,栽下的两株槐树,如今仍生长在河北定县文庙前院,人称“东坡槐”。



▲元代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全卷》局部
宋代
王安石
喜欢种竹、栽桃。赋有诗句: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
。可见他对植树的热爱程度。
宋元之际的
文天祥
爱好植树。在江西吉安县固江乡的侯城书院,有两株枝繁叶茂的柏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这是文天祥少年时代在此读书时所栽。当时共种五株,其中有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大家对此颇为奇怪。文天祥说:
“吾异日大用,必尽忠报国,此柏当年也。”
后来,这棵柏树枝叶倒垂,别有异趣,历代名人纷纷慕名前来瞻仰它的风姿。




▲清代 王翚《仿古山水册》局部
明代是植树工作得到大力推广的时期。
朱元璋
在一系列振兴社会经济的措施中,就有植树造林一项,
“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
他对善于利用空地植树的人实行免税,而对不完成植树任务者有惩罚,对砍伐树木者也要治罪。
明代诗人
杨升庵
喜欢种桂花树。他的居所濒临湖畔,他沿湖种上许多桂树,其湖名曰“桂湖”。杨升庵有诗云:
“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一到金秋,“桂湖”上绿桂成荫,十里飘香,赏心悦目。受其影响,新都人种桂蔚然成风。




▲明代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晚清重臣
左宗棠
收复新疆时,所到之处都要动员湘军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树,称为道柳,用意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利行人遮凉。后来,人们便将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兵部尚书杨昌浚见到连绵不断的“左公柳”后,不禁赋诗称赞这一壮举:
“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3.12
中国古代最常种哪些树
槐 树
“门前有槐,升官发财。”古人为图个吉利,不论是官宦门第,还是普通人家,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从栽植历史来看,早在先秦时槐树已为官方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




▲清代 沈源、唐岱《茹古涵今》局部
槐树还是后世皇家宫苑内必植之树,故槐树又有“宫槐”的别称。此外,衙门、学校、街巷也都喜欢栽植槐树。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
但槐树真正被赋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故民谚有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
柳 树
在中国原产树木中,柳树是阳春三月最夺风景的树木。“柳暗花明”“桃红柳绿”这类歌咏春天的词语中,总少不了“柳”。柳树,又名“杨柳”,有垂柳、旱柳、杞柳等不同品种。不论哪一种柳,长得都很漂亮。《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诗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柳树成了民间吉祥之物。佛教中,南海观音的形象即为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




▲清代 恽寿平《山水花鸟图册之山水》局部
唐宋时,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办。此时,歌咏、描写柳树的诗文也最多,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的咏柳名句,便出自唐韩翃的《寒食》诗。当时唐朝都城广植柳树,所以到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外柳絮飞舞。
但柳树栽植很有讲究,如
“前不栽桑,后不种柳”
,而且具体的栽植位置又以庭院两侧为宜,以左为好:
“东柳西桑,进益牛羊”
榆 树
与槐树、柳树一样,榆树同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已广泛栽植。《诗经·唐风》中的《山有枢》诗里即提到榆树:
“山有枢,隰有榆。”
既没有槐的才干功名,又无柳的姿态风流的榆树,之所以能赢得古人青睐,大概因为它是一种“活命树”。
榆树的皮、根、叶、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以当粮吃。青黄不接的春荒之际,榆树的价值便突出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
“荒岁,农人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
北宋嘉祐年间,“丰沛(江苏徐州一带)人缺食多用之”,度过了灾荒。




▲明代 陆治《丹枫山色图》
其实,先秦时人们已发现了榆树的救荒功能。《神农本草经》称,榆树皮
“久服轻身不饥”
,将之与“槐实”“枸杞”等,同列为“上品”。
古人对榆树的名称也很在意。榆树的果实(种子)榆荚,俗称“榆钱儿”,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二》中解释称:
“其木甚高大,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榆钱”谐音“余钱”,古人栽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即所谓“阳宅背后栽榆树,铜钱串串必主富。”
梧 桐
梧桐,又名“青铜”,俗称“引凤树”,古代有
“家有梧桐树,不愁没凤凰”
的说法,所以古人喜欢在庭院中栽植梧桐。明王象晋《群芳谱》中记载:梧桐
“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
梧桐木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因为这个原因,梧桐平添了一份高贵与高雅。先秦时,已有用梧桐木制琴的记载。《诗经·鄘风》中的《定之方中》诗,就有
“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一说。汉魏时,人们用梧桐木制琴已很有经验,以生长在今鲁南峄阳山的梧桐为佳,有“峄阳孤桐”之称。




▲清代 王翚《仿古山水册》局部
《风俗通义》所谓“孙枝”,就是梧桐的枝干,为什么有这叫法?明代杨升庵《丹铅总录》是这样解释的:
“凡木本实而末虚,惟桐反之。试取其小枝削之,皆坚实如蜡,而其本皆虚。故世所以贵孙枝者,贵其实也。”
显然,梧桐被视为“宜子孙”的祥树,正是古人特别喜欢梧桐树的缘由!
除了“孙枝”一说,古人喜欢梧桐还因为梧桐树的枝条被称为“凤条”,这与“梧桐引凰”的传说有关:
“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
此外,梧桐还是“知岁时”的“灵树”。据《花镜》“梧桐”条:
“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

发表于 2021-4-4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快乐大歌老师3.12植树节感怀图文佳作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0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