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250|回复: 4

[佳作] 无趣的人,往往“三观”太正,对生活用力过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0-12-22 08:53 编辑

             无趣的人,往往“三观”太正,对生活用力过猛


                                                         贾平凹
    活得有趣,才是生命的正能量,在有趣的事情上多浪费一些时光,不要让忙碌淹没了生命中的美好,毕竟人活一辈子,不过是“开心”二字,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生活不容易,对活得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对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是在为自己筑起一道一道的围墙。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有一次和妻子王映霞一起看电影,一时得意,把鞋子脱下来,盘腿坐着,感觉很舒服。王映霞忽然发现他的鞋底竟然有一些钱,立刻质问他为什么要在鞋底藏钱。
    郁达夫急忙解释说,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很穷,吃尽了没钱的苦头,现在有点名气了,也有点钱了,但是钱这东西欺压了他好多年,所以要把钱踩在脚底下出气。
王映霞一听,疑虑顿消,和丈夫一起感慨起来。
    看看,有趣的人就是会解决问题,藏个私房钱被发现了还能自圆其说,逃过一劫。
活得有趣,与知识多少无关,与挣钱多少无关,只与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关。
    如何活得有趣?就要有些爱好,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一个人没有特别的爱好,也就“无深情”,没有真性情,怎么会有趣,谁又愿意与之交往呢?
    古代有一个棋迷,他对别人说:“像昨天晚上棋瘾那么大的人,我以前还从没见过,他们两个人蹲在一条小船上,竟然下了整整一夜!那船小得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两人只好蹲着。”
    别人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下了整整一夜的?”
    棋迷说:“这可难不倒我,我是一直站在水里看的!”
    这个棋迷或许可笑,但他不是很有趣,很快活吗?
    无趣的人,往往“三观”太正,功利心太强,对生活用力过猛,凡事都要问一个“有用吗,有好处吗”,因此,无趣的人多数浅薄狭隘。
    与无趣的人相处,往好处说,是一种磨练,是一种修炼;往坏处说,是一种折磨。
西晋的阮籍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善于用“青白眼”,对同样有趣的人用“青眼”,眼睛正视;对无趣的人用“白眼”,翻着白眼看。
    人都有七情六欲,爱憎分明是人的本能。
    阅尽人间万千事,随性从容也自在。 活得有趣的人,是随性而安的人,是淡泊从容的人。
    随性的“性”,指的是“人的自然天性”。随性,可不是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人生在世,谁没有脆弱与彷徨?难得的是不失本性,不忘初心,一个人安静地过日子,在默然无语中开出花来。
    诗人说:“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
    在一去不回头的光阴里,枯荣过处皆成梦,得失两忘便是禅,也许真的是,背起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归宿。
    俗话说:“土豆拉十车,不如夜明珠一颗。”
    人就算赢得了全世界,却丢失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活着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献媚世界,而是为了取悦自己,自得其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肃然起敬。
   懂得取悦自己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寻觅悠闲,悠闲就是原生态的自由自在,如同花儿开放,鸟儿飞翔,云在天上,鱼在水里。
   活得有趣,取悦自己,才是人最和谐、最完美的状态,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家: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


所谓三观,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标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观是我们是否决定交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三观的“太正”,做什么事都按照着自己的原则和标准。

他们的思维是这样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往往感到不适。

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应该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评选最让人讨厌的沟通方式,“讲道理”一定位居前列。

那些三观“太正”的人,他们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别人,道理讲得越多,越会让听的人堵得慌,不想再进行沟通。

而那些讲道理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固有观念里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即便他们是真的想为对方好,但最终也总是被冷落。

这种三观“太正”的人的沟通方式,让别人感到厌烦,也让他们自己深受委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在沟通中,他们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类人只讲道理,只提要求,从不关注你的情绪感受,从而很容易发展成一个“过度应该”的人,这些“过度应该”常常表现为:

我应该怎么做

你应该怎样做

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家应该怎么做


他们与人之间的连接不是通过情感,而是通过“要求”、“是否”、“对错”、“道理”。

很多人面对这类人,自身也会采用这种交流方式去跟别人进行互动,复制用“道理”跟人建立情感的联系。

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三观“太正”的人道理总是最先冒出来,他们无法看到活生生的内心,更无法真正感受到别人的差异,总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得罪别人。

同时,“过度讲道理”也会让他们自己的内心变得不健康,因为只信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三观”。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别人“三观不正”。

这种生活方式,难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容易陷入机械和麻木的状态之中,当外部信息与信念发生矛盾时,他们就会在潜意识中作斗争,形成很大的内心冲击。


完美主义者,给对方施加压力

此外,三观“太正”的人普遍存在精神洁癖,是完美主义者。

所谓精神洁癖,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所具有的一种强迫性人格,强迫自己的内心世界要绝对干净,而且随时准备清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内心世界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

三观“太正”的人往往靠谱、有原则,和他们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和他们成为朋友,往往会存在巨大的压力。

因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必须完全符合他们心中设想的“形象”,这样才能够和睦的相处下去。

如果在生活中不小心暴露一些缺点,比如:看没营养的娱乐节目、做了某些不靠谱的事情,就会被对方严厉说教一番。


长此以往,生活的乐趣也会慢慢磨灭,感情也不复存在了。

三观“太正”的人在为人处事上,对自身有严格的行为标准,对他人也会进行标准化的要求,给人一种中规中矩、刻板、无聊的感觉。

出丑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最讨人喜欢的人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此种现象称为——出丑效应(The embarrassment effect)。

三观“太正”的人一生都在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与其说是受虐,不如说是“自虐”。

对待感情,他们对自己严苛要求,不允许自己犯错,告诉朋友要节制、自律、认真、努力,处处充满说教、劝诫。

同时,他们要求自己和别人都能够活得像神一般圣洁、美好,永远三观正确,试图拿自己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其他人,一旦发生错误,便将责任归结于对方身上。


他们有一套严格的信仰:只有做对了,才会得到肯定;只有自己优秀了,才会讨人喜欢;只有符合要求,才能被大众接受。

因此,在他们眼中世界只有黑白,不容许其他颜色的出现;行为做事上只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人性复杂,三观“太正”的人,扼杀人性。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人一事不可能十全十美,美好的事物也不是全没有裂痕。
发表于 2020-12-22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 无趣的人,往往“三观”太正,对生活用力过猛
发表于 2020-12-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转载佳贴。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8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