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当我读者老舍先生这首【咏黄山】诗作,不由得我想起北京一位挚友方继良先生的山水画作,的确犹如老舍先生所描述的感情,风起云涌,涛风彩霞,烟雾缭绕,一幅幅方继良先生的作品呈现在眼前。
方继良先生 1957年 生于艺术世家,1976年毕业于北京市艺术学校.八十年代初拜著名山水画家郭传璋为师学习山水画,经过多年磨练深得老师之精髓,充分展示了北宗山水之笔墨苍劲、浑厚之气势、但又不乏雾气昭昭之柔美、尤其以画云海独树画坛,奇松、怪石、笔下云烟、成了抒发情怀之源泉。
八十年代末期东渡扶桑,在日本他的水墨山水画得到了日本美术界及收藏家的充分恳定,个人画展多次举办,并与日本同行多次展出于东京上野美术馆、森美术馆、世田谷美术馆及西武荣宝斋分店、大阪、名古屋等画廊均受到一致好评,报纸美术杂志多次发表作品,多幅作品被收藏。
归国后92年又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得到了美院教授姚有多、贾又福、李少文、金红钧老师精心指点,开拓了思路,丰富了技法对绘画又有了一个飞跃的进步。93年夏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展览。94年入选中国艺术家名人大辞典。同年又赴日本举办画展。
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奖赛获奖。13年参加第五届中国书画博览会,同年参加纪念大师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大型画册入选。14年圆梦大中华大型画集入选。15年参加中华之光全国书画大展获奖,现为北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 职业画家。
方继良先生是我多年的文友,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母亲书画教育之影响,少小秉赋灵气,壮已痴迷丹青,几十载不辍,其心专、其志坚。与余之交盖出精诚也,唯以性情所投,荧屏为镜,朝夕濡染,久已弥深。今不揣鄙陋,蹑足而趋,借户墅之隙而窥斑豹点滴。言其评,实为自我感觉而已。曰其赏,道不足为画家之所力作而鸣不平也。
观其先生案卷画集,顿感洞彻八荒之气,断无市井工匠苟且猥琐之态。犹临黄山飘逸神游,云涵仙气,松戴雾露,山昂骨坚,亭接琼阁,泉伴鸟鸣,竞技端详。方继良先生作品以山水为主,对黄色风景更是情有独钟,在画图布局中以山之峻、险、奇、叠为突出,以 烟、雾、松、水为依托,以沟壑、泉苔、亭阁、桥洞为分界,预谋统筹,题为旁白,题跋署款之精妙,印鉴贯穿于点缀,补其气而发自神韵,籍主次、动静、稳险、疏密、藏露、虚实归纳为阴阳统领,合为书画之道也。
方继良先生作画,惯以“抢笔”造势“,”逆锋”用,”擦“、“皱”、”点“、”染“之法皆为独具匠心。其驭笔执疆,洒脱率性,更显劲挺刻峭之气,忽生朴茂雄伟之意,至于豁达疏旷、超脱极目,睥眜天下而胸造辛夷。其用墨也,当少则少,宜浓则浓。少则惜墨如金,少而不贫,少而不薄,少而颇具意趣,于画中寓留无垠旷阔,凭任观者神驰遐想。浓则”挥金如土“,浓而不厚,浓而不溢,浓而自成景致,引观者于留恋间驻足惊讶,自空旷处屏息凝眸。论其枯湿勾画,笔其锋落,则直出于胸膛,无不精汇于勤苦匠心也。
方继良先生之山水画,笔性肆意,胸端毫情,笔法不拘泥于古之呆板,章法新颖触锦环生。临黄山于顶峰观远,近亭池于塘影观形,遥望松涛贯耳,步履舟桥索星,轻抚苔蔓,摄取留影,洞观沟壑,间隙幻景,悄悄然于胸怀,书之笔端自然天成。
唯世俗浮躁,贪私萎靡之风,观之艺苑画坊,则为山水画之众多,而附庸风雅、临摹矜饰者盖多。贱笔轻浮,粗墨糊弄,逐利近欲,无砥砺研修之功,每汲汲于描慕剽仿先贤之作,重笔墨之机,轻志节胸臆,固图状而难传其神也。随画作充栋,而无自我长物。至若旁道苟且之流,也或狭小计而博一时,一地之名者,则无不固步自封,恃薄名而炫耀于众,终徘徊于台阶之下,难窥圣贤之项背。唯睹方继良先生从母从师,师承先贤,以道观画作,神灵心慧,自然法我,我法自然,裨益不浅,故能神游于天地之间而的造化也。正如清代董发海诗云:“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佳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