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快乐大歌

[其他] 观窗外红梅有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红梅景最艳;
碗里元宵香正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树独放色如丹,傲骨何惧倒春寒。

不与群芳争艳丽,只留清香释人寰。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庭院一树梅,早春二月吐芳菲。

暗香浮动撩蜂蝶,唤醒百花春已归。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结合整个第三句,说的够清楚了,作者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之中,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自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

    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 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其一)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令尹,
直和根拨送春来。
从题目可知,苏轼这首诗以梅花作为思念关景仁的象征物,藉梅花表达忆友之意象,道自然之法则,抒真诚之情怀。
关景仁,字彦长,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进士出身,多才多艺,音律、历数、草隶、图画无所不精,尤长于诗。英宗治平二年(1065,一说三年) 为丰县令,曾对县城进行过较大规模修建。又尝为钱塘令。关景仁曾以梅树为礼物相赠,苏轼将梅株栽于堂屋外面向阳的地方,写下《红梅》二首以表感谢。
第一联: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注释]
芳信:开花的音讯和春天将要到来的消息。芳:①香;香气。②花卉,花草的香味。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信:①诚实;信用;相信。②使者;信息;书信。这里虽然指后者,但应该理解为二者兼有。
负:有三种含义:①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②背弃;违背。③亏欠;拖欠。这里可以解释为三重含义兼有,但旨在表达“负疚”,即心中感觉不安与抱歉。
垂垂:渐渐。杜甫《和裴迪逢早梅》诗:“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黄庭坚《和师厚秋半》诗:“杜陵白发垂垂老。”
[赏析]
第一联,赞颂梅花与写景。
唐人咏梅,多以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为主,亦有模拟物象,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至宋以后,写梅花意象之美,赞梅花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益盛行。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的陆游,称赞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苏轼亦然。
苏轼一生讲究风节操守,坚持爱民为民原则。他向来嫉恶如仇,对邪恶“如蝇在台,吐之乃已”,不肯“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苏轼认为王安石推行新法于民不便,上书反对,故而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后又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再度为相,守旧派纷纷上台,苏轼也被委以重任。然而,当他看到旧党拼命压制王安石新党人物、尽废新法,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就站出来猛烈抨击,向皇帝进谏。由于苏轼既难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先后受到两个党派的排挤,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再次远谪杭州。苏轼为了保持本心洁净,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在纷扰的世俗社会中,苏轼几经仕途坎坷与人生曲折之后,难免感到孤清落寞,他便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作品蕴含了更多的人生体悟。正因为如此,他晚年谪居惠州,其诗作中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愈加显露。
苏轼欣赏并追求独立自尊的处世方式,将自己的情思寄寓在咏梅之中。他心怀梅志,以梅自喻:“寒心未肯随春态”,“自恐冰溶不入时”,“尚余孤瘦雪霜枝”。(《红梅三首》)赞颂梅花生命力顽强,卓然不凡,傲然不群的品格:尽管“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却依然“灼烁”“草棘间”,凛然岁寒,迎接春天的来临。(《梅花二首》)
本文赏析的这首七绝《红梅》,首句“年年芳信负红梅”中的“芳信”一词值得玩味。“芳”与其它词搭配比较多见,如:芳草、芳菲、芳香等,而与“信”搭配则不多见,这就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花信”一词。“花信”即“花信风”。梅花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浓冬时节,万花凋零,唯有梅花不惧严寒,凌寒而开,“众芳摇落独喧妍,”(宋·林逋)“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帧),年年如期带来开花音讯和春天的消息。
苏轼在这首诗里,藉由梅花绽放于早春,为大地带来生机的特质,将“春汛”的意象赋予红梅。这句中的“负红梅”,有的解释为:梅花担负传递花开的音讯和春天来到的消息的使命,把“负”作为“担负”。如果仅此而已,用“赋”字岂不更好?笔者以为,从这首诗的深层寓意来看,“负”应该有多重含义,还有“亏欠、负疚”的意思。这句是说:年年寒冬季节,红梅迎雪吐艳,凌寒飘香,给人们带来花开和春天的好消息,无暇前来赏梅,心中感觉不安和抱歉。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赏析: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
是那俏丽的“花枝”。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树红梅堪比邻,相依相守更相亲.
傲霜斗雪无所惧,今日迎来满院春.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1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