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这是电视剧《蹉跎岁月》主题歌。 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会情不自尽的想起知青岁月的一些往事。 一九六八年五月三十一日是我下乡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那天一大早妈妈给我煮了一大碗面条里边,沃了两个荷包蛋。妈说:趁热快吃吧。我刚端起碗就听到外边敲锣打鼓,我急忙放下碗筷出去一看,秧歌队已经来到我家门前。那是居委会组织的秧歌来欢送我上山下乡的。 那时候如果有谁家的子女上山下乡可是一件光荣的事。更何况去兵团不是谁都能去的。而且都得挑家庭出身好、贫下中农的子女。 我是父亲单位第一个被选上的。单位领导和邻居大娘大婶们一大清早起来为我送行。 他们有送红宝书的,有送语录本的,主席诗词的,更多的是送毛主席像章的。特别难忘的是老木匠韩大爷。他用木料精心雕刻一枝七朵葵花,中间镶上毛主席像章,用一块大红绸子系在我的脖子上。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别满了我的胸前。我就像一位刚刚从战场上打了胜仗的英雄归来。那场面叫我终身难忘。 来富区接待我们是红五月农场经国良主任。他给我们介绍红五月发展和前景规划。还说:以后农场整编成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你们就是不穿军装不拿枪的兵团战士。 当时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套黄棉裤、棉袄,一双棉胶鞋,每人还给补助了布票。当时我把补助我的3尺布票给了徐彩连(也是富区下乡知青),做了一床被子。 随着浩浩荡荡的下乡大军,我们坐火车到达双山火车站。站台上早已等候欢迎人群和着知青队伍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接着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带到红五月农场,在场部学习两天,开始往各生产队分配。我们富区来的12个人被分到二队。这12个人有:张继东、刘启哲、魏树春、汤劲松、刘少琴、杜爱华、王克庆、李继全、刘艳玉、徐彩连、祁秀芹、杜庆峰。 我和杜爱华、王克庆、李继全四人分到第三作业组。组长姓黄外号都管叫黄老倔子。看上去人很老实,对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特别关心和照顾。 第一天劳动就赶上夏锄,铲地这活对我们刚从城里来的知青来说,就好比擀面丈吹火一窍不通。头一回铲地锄头不知从何下手,铲不好生怕伤着小苗。一眼望不到头的地垄一上午铲不到头。被落后边多远心里非常着急。就在这时有个人在接我仔细一看是黄组长,他手把手的教我怎样下锄头,怎样间苗。通过劳动锻炼,我慢慢学会铲地、割地等一些农活。 一九六九年四月份开始组建兵团,我有幸被当选副排长和张继东分到畜牧排工作。在畜牧排我很快学会了养猪、养鸡、放羊,学会了给母猪接产,给病牲打针灌药等。 畜牧排的李大爷、张大爷、老葛、老员等,贫下中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逢年过节谁家有点好吃的,都会叫上我去吃。特别是母亲和姐姐来连队看望我,都到李大爷家吃过饭。 北大荒的大娘大爷们对我象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也把他们当知心朋友,有些心里话也愿意跟他们唠唠。在北大荒生活的那几年,我对那片黑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写小诗一首。 北大荒的黑土地啊, 你为什么这样有魅力, 招来多少好儿女, 在天涯海角都想着你, 为你苦来为你累, 甘愿把青春奉献给你, 反到感觉还欠着你, 北大荒啊,北大荒, 你怎么这样的神奇。 一九七二年春节,我和丁相玉结婚,连队给我一间草房,是建队时期的拉哈辫房非常简陋。我找来一些旧报纸糊糊棚、刷刷墙就算做我们新房。娘家婆家都没来人。是畜牧排几名战士每人拿出一块钱,去两个人到团部买回两个面盆、一个饭勺、一个锅铲、一把筷子、二个菜盘,有的老职工看我俩没有吃饭桌子,从自己家里拿来。有的送来装水用的水缸、水桶、扁担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机务排的刘和师付把自家用的一口大锅扛来送给我们。我俩这个家都是靠知青战友和老职工帮助建立起来的。 在那个年代,吃饭要有粮票,穿衣服要用布票,买什么都的要票。谁家不富裕谁家也不宽裕。 2002年我回二连去看望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职工老兵团战友。可他们都有些年岁已高,有的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朴实无华爱心帮助的崇高思想品德,铭刻在我心中一生难以忘怀。 岁月如烟,弹指一挥间,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知青,如今也都60多岁的人了。回想知青岁月的往事,就像一首歌,一首难以忘怀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