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肝功能肾功能血生化)
肝功能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10~40U/L
1.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可见ALT轻度上升或正常。
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以及骨胳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略(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血脂调节药)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10~40U/L
2.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的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心肌梗死
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
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3.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男性:≤50U/L;女性≤30U/L)
3.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γ-GT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足蛇形黄疸型胆管炎、胆囊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者,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胰腺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5--15倍。囊纤维化(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γ-GT值可升高。 (3)其他疾病 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4)用药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γ-GT升高。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4.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25岁:45~150U/L;
女性1~12岁:<500U/L;>15岁:45~150U/L)
4.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如佝偻病、骨软化症。
用药 HMG-CoA(羟甲戊二酰酶)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5.1 正常值参考范围 总蛋白(TP):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g/L.
球蛋白:20~30g/L. 白蛋白/球蛋白(A/G):1.5~2.5/1
5.2 血清总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2.1 血清总蛋白增高:
1) 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 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5.2.2 血清总蛋白降低: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3)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症、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
5.3 白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3.1 白蛋白浓度降低: 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
5.3.2 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5.4 球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4.1 球蛋白增高:
1) 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2)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
3) 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5.4.2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1)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3岁。
2)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低γ-球蛋白血症。
|